動物的尿尿工程學(下):形狀大小不是問題,比例才是關鍵——《破解動物忍術》
作者/胡立德;譯者/羅亞琪 接續前篇《那個研究尿尿工程學的男人——《破解動物忍術》上》看科學家們如何使用科學研究方法,探索自己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像是:哺乳類動物尿尿的時間都是以 21 秒作為基準嗎? 動物尿尿的時間,怎麼看起來都差不多? 這些動物必須待在圈欄內,好讓大家都安全無虞,為此,他們必須採取較不具侵擾性的方式來測量排尿時間。...
View Article大腦如何操控渴與餓的行動?小小果蠅來解密!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編輯|歐宇甜、美術編輯|林洵安 我們的動機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操縱飢渴的行動?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發現果蠅腦中有一種名為 leucokin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調控不同的神經細胞,影響果蠅進行覓水或覓食的行為,更發現渴、餓的神經機制在果蠅腦中會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已於 2019 年 10...
View Article眼睛色盲的章魚如何成為生物界的「偽裝大師」?——《章魚的內心世界》
作者/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譯者/鄧子衿 在無脊椎動物中,章魚的腦算大的了,大約有胡桃大小,和非洲灰鸚鵡(African gray parrot)的腦差不多大。 鸚鵡有多聰明呢?伊蓮.佩帕博格(Irene...
View Article「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其他魚類想跟章魚一起生活,沒那麼簡單!——《章魚的內心世界》
作者/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譯者/鄧子衿 雖然章魚通常不和同類打交道,和其他種類動物之間的關係,除了獵捕和被吃之外,也幾乎都不清楚。如果要在家飼養頭足類動物,專家的建議是不要把牠們和其他水族養在同一個水槽中,因為章魚可能會吃掉牠們。 也不是所有章魚都會毒死同槽,他們也可能會帶著同槽逃生呀(誤)。圖/GIPHY...
View Article窗殺事件:鳥類的隱形殺手
文/王齡敏,獸醫師,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 全球各地的大城市當中,因建築的玻璃與鏡子等設計,經常會發生鳥類飛行時錯認這些是可飛行的路徑,導致撞上而造成傷亡的「窗殺」事件。窗殺可歸納為日間撞擊與夜間撞擊,兩者成因不同。 窗殺事件層出不窮,臺灣也該正視此問題,並研擬出相關的預防措施。 世界各國的窗殺事件 有一種人為的無心傷害,造成每年上億隻野鳥死亡。...
View Article朋友一生一起走,發光夥伴不常有!短尾烏賊和費雪弧菌的共生關係大揭密!——《我擁群像》
作者/艾德.楊 (Ed Yong);譯者/田菡、楊仕音、劉蓉蓉 編按:動物學家瑪格麗特.麥克弗爾.奈,近三十年來致力於研究短尾烏賊和牠身上的發光細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微生物有什麼樣的特殊能力。 當麥克弗爾.奈還是名研究生時,她研究的是一種也帶有發光細菌的魚類。...
View Article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嘛?那些微生物透過氣味洩漏的小秘密——《我擁群像》
作者/艾德.楊(Ed Yong);譯者/田菡、楊仕音、劉蓉蓉 如果列出某個微生物群落中的所有物種,就可以知道它們是誰;如果列出這些微生物的所有基因,就可以知道它們有什麼能力1。但如果列出微生物產生的所有化學物質(它們的代謝物),你就可以知道這些物種實際上在做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化學物質,例如共生因子多醣 A,以及麥克弗爾-奈發現能調控短尾烏賊的兩種...
View Article「非洲豬瘟,讓一切都變了」——深訪動植物防檢疫局局長杜文珍
科學傳播不只是科普,而是公民參與科學治理的關鍵。因此 PanSci 今年將主動採訪政府部門、民意代表、 NPO 、學研單位,了解他們如何看待科學傳播,也讓 PanSci 社群能與之對話。 繼第一站環保署之後,我們來到農委會動植物防檢疫局,專訪局長杜文珍。她在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後赴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進修獸醫博士,也曾任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是有著獸醫魂跟談判技能的科學人。...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從口腹之慾到護生保育,一同來成為公民科學家幫助野生動物!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病毒源頭疑似是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疫情在全球延燒之際,你是不是也開始回憶:「對欸!小的時候台灣好像也盛行吃野味!」 中國長期有吃野味滋補的風俗。圖/VLKR 飽口慾,誤保育 「小時候在山產店冰櫃看過被剝皮穿山甲,有夠像一個血淋淋的嬰兒,很恐怖。」 「我吃過猴子還有山羌,味道超腥。」 在網友熱烈的討論中,20...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疫情之下人類減少活動,自然世界出現了什麼變化?
儘管在新冠病毒的籠罩下,2020 年也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三分之一,時至世界地球日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當人類的活動被迫大幅度緊縮時,人類以外的自然世界都出現了什麼變化吧! NO2排放量減少,趁機解決一波空氣汙染的問題? 圖/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 (TROPOMI) on ESA’s Sentinel-5 satellite, by Josh...
View Article瑞德西韋治療 COVID-19 有效嗎?來看看兩個初步研究結果
最受矚目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如何進行? 多國研究團隊於 4 月 10 日發佈了對於瑞德西韋(Remdesivir)初步療效的結果。初步顯示,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 53 名罹患新型冠狀病毒之疾病(COVID-19)的重症病人,有 36 例(約 68%)好轉。 1 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設計:觀察疾病的變化,藉此判斷瑞德西韋的療效。 研究限制:僅有實驗組(即提供...
View Article死了都要愛!那些熱愛屍體無法自拔的動物們
文/nerdy 交大理科碩士畢業,半吊子的科學狂熱者,投稿是種消遣。 以下是今天的焦點新聞:今天下午 A 市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據目擊者指出,起初只是看到一具烏鴉屍體倒在路邊,他也不大在意,接著一群烏鴉聚集到屍體旁,並開始「姦屍」。等等!……烏鴉 ? ……姦屍? 咦???? 等等,師爺你給解釋解釋,牠到底在幹嘛?圖/Kaeli Swift 烏鴉看見同類屍體會怎樣?用標本來測試! 2018...
View Article各位貓奴們看過來!該如何知道家裡的寵物是哪種依戀風格呢?
焦慮或者是逃避依戀的你,有想過你家的貓或狗,是哪一種依戀風格嗎? 我以前都拿這個來開玩笑,都說霸霸是逃避依戀,咪寶是焦慮依戀,但這麼說其實沒什麼道理,因為他們不會做問卷,自然也無法透過自評的方式來回答他們的風格。 不過,我竟然忽略了最基本的一件事情:觀察法。 想當年 Ainsworth 分類嬰兒與母親的依附風格,其實就是利用觀察法,用了當年非常著名的 「陌生情境1」(strange...
View Article依附理論番外篇:貓奴請注意!家中主子的依附型態,可能和你的個性有關?
各位貓奴們,你們知道嗎?你們家貓主子的依附型態與性格,很有可能和你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連性喔! 身為一隻貓(?)兼依附理論作家的貓心我,今天就要來帶你們這些奴才們,了解我們貓族的心聲啦!原來,貓和人一樣,也有所謂的依附行為,而牠們之所以會長出某種性格,可能和貓奴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聯呢! 原來,貓也有所謂的依附行為...
View Article來匆匆、去匆匆!虎鯨橫跨大海的「換膚旅行」
鯨的季節性遷移除了育兒外,可能還有「換膚」一途。 鯨類的季節性遷徒 鬚鯨及齒鯨季節性遷移的原因,向來是科學家們想要解開的謎團之一。牠們每年往返於極地水域的攝食場(feeding ground)及赤道地區的育幼場(breeding ground),距離極遠。以鬚鯨亞目底下的座頭鯨為例,來回的移動距離可達 18,840 公里。...
View Article當大貓遇上病毒:犬瘟熱、貓愛滋等疾病如何影響各種貓科動物?
文/大貓讚 雖然老虎、獅子看似身強體壯,但其實他們也會生病。圖\flickr 貓科動物的生理構造雖然相似,其實在許多細節上各有千秋。例如獵豹的食道遠端和獅子老虎一樣都有皺褶(長相類似胃壁上的皺折)。猞猁上顎兩側各少一顆前臼齒,所以牙齒只有 28 顆。 而談到傳染病,更是每個大小貓種對不同病毒的反應皆大有不同。在一般的情況下,每種病毒僅能感染有限種類的宿主。1 大型貓驚驚,中小貓不怕的「犬瘟熱」...
View Article蛇類逐步蔓延的肺炎疫情:「爬蟲類相關巢狀病毒」入侵亞洲第一個發表案例
作者/李文達│國內少數通過我國病理專科考試認證 (病專字0035號)、也是非常少數以野生動物和特殊寵物病理為志向的病理專科獸醫師 寵物新旋風:爬蟲類動物 爬蟲類動物,包含蟒蛇、蜥蜴等,在近年來成為全球非常受歡迎的特殊寵物之一;據估計,每年歐洲和美國進出口的爬蟲類動物超過 200 萬隻。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在 2001 年至 2010 年間從世界各國進口約 30...
View Article無所不在的克萊伯定律:生物體內的養分運輸竟然有固定比例?——《祖先的故事》
作者/理查・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黃岩 (Yan Won); 譯者/顧曉哲 在此之前,生物學家早已注意到大腦以外的許多現象都準確地遵循斜率 \(\frac{3}{4}\)。尤其是各種生物體的能量利用(代謝率)都是遵循 \(\frac{3}{4}\) 規則,因此,即使我們目前仍不太清楚當中的道理,但 \(\frac{3}{4}\)...
View Article如何避免畫面完美動物不美:兩爬動物攝影的倫理與拍攝注意事項
文/兩棲爬蟲萬事屋 – Herptile’s Yorozuya 越來越多人想藉由攝影捕捉兩棲動物的神祕之美。圖/piqsels 近幾年拍攝兩生爬行動物的風氣日漸興盛,觀察紀錄這些神秘且捉摸不定的動物,帶來許多很大的成就感,但同時也衍伸出許多問題。...
View Article大隱隱於市:神秘淡水紐蟲在台現身,世上第二筆野外記錄!
台中高鐵站附近,直線距離不到 2 公里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僥倖逃過了三面光水泥化的命運。兩岸依然竹林成蔭,溪底仍是卵石交錯,乾淨的水流日夜不斷向筏子溪奔去。 誰也沒有想到,這溪裡居然住著祕密客:一種神秘淡水紐蟲,學名為 Apatronemertes albimaculosa,中文名稱定為「白斑迷地紐蟲」。而且這個發現,其實是此種淡水紐蟲世界上第二筆野外記錄? 且讓我娓娓道來。 紐蟲?那是什麼?...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