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k here to view.

越來越多人想藉由攝影捕捉兩棲動物的神祕之美。圖/piqsels
近幾年拍攝兩生爬行動物的風氣日漸興盛,觀察紀錄這些神秘且捉摸不定的動物,帶來許多很大的成就感,但同時也衍伸出許多問題。
過去想要接觸並拍攝這類迷人生物,大多需要熟知這些生物的人帶領。而在社群媒體普遍的現在,很多資訊都被輕易的流通,導致很多人觀念上都還沒建立好,就直接知道過多細節,直接或間接地對環境對動物造成一些負擔。
那麼,野生動物攝影倫理這種有點撲朔迷離、摸不著邊際的東西,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怎樣對動物、對環境比較友善,可能還是需要一些參考。
這裡分享一位荷蘭攝影師 Ronald Zimmerman 撰寫的一些他的看法和準則,希望能在這個大家都摸不著頭腦的倫理問題上有一點參考的依據,在分享內容中會不時穿插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各位看完之後能思考一下自己心裡的尺到底要長甚麼樣子。
野生動物攝影需具備的素養
Clik here to view.

在進入棲地前,必須做好衛生管理。圖/pixabay
首先從較大尺度的野生動物攝影來看,成為有道德的野生動物攝影師意味著擁有一定的素養。這種素養可略分為以下幾點:
- 了解自己是自然界的客人,並且應該始終將自然界的利益放在首位。
- 在創作鼓舞人心的圖像過程中,野生動物不會受到傷害。對動物和環境的影響和干擾應盡可能小,且盡量不干擾動物的自然行為。
- 可持續性也應該成為重中之重。保護拍攝地點也是攝影者的最大利益,如此才能一直有東西可以拍。雖然樂於分享是好事,但樹多必有枯枝,有些人沒有野生動物攝影師的正確道德心態,對他們來說有美圖比什麼都重要。因此,能盡量避免分享自己的點位就盡量避免。
接下來是進入棲地的部分。在進入拍攝兩生爬行動物的新地點之前,請務必保持適當的衛生。兩生類動物的皮膚通透性好,甚至可以透過皮膚進行氣體交換。這種皮膚還可以吸收有毒的化學物質、放射線和疾病。如果在短時間內造訪多個不同棲地,可能傳播致命的疾病。
對於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最好能確保使用乾淨的設備和野外用具進入新的地點,這意味著應清潔所有與泥土,土壤,樹葉以及其他有機和非有機材料接觸的東西。除了可能傳播疾病,攜帶入外來種植物的種子也是可能發生的,就算做不到高規格的清潔,最好也先簡單清洗消毒過一次。
拍攝兩生爬行動物的方式
Ronald Zimmerman 將拍攝兩生爬行動物的方式分為三種,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哪種類型;以下排列依照對動物的影響由小至大來排列。
1. 原地攝影
意味著在遇到動物的當下為牠拍照,不改變場景也不會對動物進行處理或擺姿勢。可以記錄到最原始的發現場景。原地攝影對動物的影響最小,是拍攝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最合乎道德的方式,也是最自然或最真實的,因此可以產生具有最科學價值的照片。
優質的原地攝影照片需要很多運氣和耐心,完美的場景很少見,但在成功時會變得更加有意義。在現場花費更多的時間會增加遇到完美場景的機會。如果花時間學習特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習慣和模式,將有機會獲得優質照片而無需打擾動物。
- 筆者拍攝多稜真稜蜥(Eutropis multicarinata)的原地拍攝示範,真的是一步一拍然後慢慢調整拍攝角度跟參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別動,先觀察場景。尋找最佳角度確保動物和相機之間沒有任何東西,確保來自正確角度的光線,選擇適合拍攝動物的位置。找到合適的角度後,緩慢移動到所選位置拍攝照片。緩慢移動可以減少被動物注意到的機會。
如果您想靠近動物,請緩慢移動並觀察動物;從低角度靠近動物時,成功率會更高;靠近動物時,請在每步移動後拍照,先求有再求好。
當動物想逃跑時會有某些徵兆。如果注意到動物出現逃離徵兆但沒有離開,請不要移動。 當動物看起來放鬆時再嘗試緩慢向前移動。某些情況下已經逃跑的動物等一下就會回來,尤其是蜥蜴類群。
2. 半原地攝影
半原地與原地的不同之處在於存在少量的場景更改且不擺姿勢或處理動物。可能是彎曲樹枝,將分散對焦的物體移開或在不直接接觸的前提下,讓動物跳或走到更好的地方拍照。
Clik here to view.

2016 年側拍紀錄揚子江鱷(Alligator sinensis)的拍攝過程。是典型的半原地攝影範例(有凹掉一些草)
3. 擺拍
即控制動物或是變更拍攝背景。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最好不要抓捕兩生爬行動物進行攝影,擺拍兩生爬行動物的明確目的可能是用於研究、製作實地觀察指南或提高對該物種的認識和欣賞。
比起擺拍,無論是原地還是半原地都是更符合道德的方法。但在某些情況下擺拍可能是唯一選擇,例如:某些物種在原木或岩石下,或是在海中、水中,很難以自然方式取得照片,另一種情況是動物比較早發現你,或是速度很快在有機會拍照之前就會跑掉。在這種情況下,無法在(半)原地拍攝或捕捉之間進行選擇。
不得已之下,還是非擺拍不可該怎麼做?
Clik here to view.

圖/piqsels
首先真的要進行擺拍之前,還是要自問:是否有必要擺出動物的姿勢?(半)原地拍攝還是可行的?是否有明確的目的?
如果仍然有必要擺拍,請繼續確認以下條件:
- 確保知道何時是合適的季節來處理或擺拍兩生爬行動物,最好不要在干擾動物繁殖時進行擺拍。例如極北蝰(Vipera berus),最好不要在交配界節前(冬眠後的春季)動牠們,雄性需要太陽能來使精細胞成熟,因此最好不要在此期間打擾其曬太陽行為。
- 如果沒有經驗並且無法採取所需的安全預防措施,也最好不要觸摸或靠近毒蛇。
開始擺姿勢之前,請確保採取預防措施以保持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的健康。對於動物的健康而言,衛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兩生動物及其敏感的皮膚。處理或擺放兩棲動物時,請確保:
- 手上沒有驅蟲劑、防蚊液或防曬乳。
- 消毒雙手或使用一次性無粉手套,建議使用丁腈手套。
- 用水洗手,並用水簡單沖洗青蛙。
- 不使用會傷害兩生動物的驅蟲劑和防曬乳,而且還應使牠們的皮膚保持濕潤。
- 要拍攝照片時,請抓住他們並擺好姿勢。如果需短時間留滯,請確保動物安全,尤其要防止動物過熱。
- 確保在與發現動物相同的特定微棲地中拍攝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不建議將動物移到太遠的地方;否則會花費更多時間並且對動物壓力更大。
Clik here to view.

圖/pickpik
擺弄動物之前,確保具有正確的相機設置和構圖來進行拍攝。快速拍攝非常重要!在家練習相機以使您可以立即獲得所需的正確曝光和清晰度,拍攝時可以更好地構圖。能越早拍完越好。
如果您想嘗試更多不同的位置,請使用不同的設定和構圖拍攝盡可能多的照片,最後再選擇最好的照片,可以減少拍照時間。
- 確保盡可能少地接觸動物。每次接觸都可能對動物造成壓力或不利於其健康。確保您知道動物可以忍受的壓力。一旦看到壓力跡象,請停止並休息一下。如果休息後動物仍然表現不適,請停止拍攝,應始終尊重壓力跡象。很多森林底層的物種非常不耐熱,以及活動能力很強的物種很容易在緊張狀態下過度換氣。
將兩生爬行動物放在現場後讓它們擺出自己的姿勢也算擺拍之中稍微好一點的做法,它看起來更自然也減少對動物的接觸。
- 確保只是擺出自然姿勢,動物給您的每個姿勢都是自然的,不要強迫動物做一些很詭異的姿勢,例如青蛙拿姑婆芋之類的。
- 確保動作緩慢,每次動作或動作都應緩慢,如果保持平靜,動物也很可能保持平靜,這適用於許多蛇和青蛙。
將動物放回發現的確切位置,並確保它在相同的特定微棲地中,兩生爬行動物的棲地可能很小。
- 釋放兩生動物之前,請用水沖洗。釋放後要消毒雙手。
- 要成功執行擺拍的所有步驟,需要有關目標物種的大量知識,請確保已做好足夠的研究準備,或者請有經驗的人來帶(例如專業指南或科學家) 。
屬於動物攝影師的修行:放下牠,接受牠
Clik here to view.

放下野生動物,接受不容易拍攝的事實,作為攝影師的你會更快樂。圖/pikist
其實很多有問題的照片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那隻動物經歷了什麼,只為了滿足自己對好照片的需求把動物折磨到很誇張地步的大有人在。
接受不能為遇到的所有動物拍攝出色的照片,也是野生動物攝影師的修行。有些物種可能是一生中只能遇到一次,有些則不是。如果善於接受,那麼對自己的壓力也會小一點。
最後要說的是,在合法前提下,準則和道德標準都是自己內心的東西,沒有必要強加於他人身上,我自已也曾經做過很不好的拍攝舉動,道德觀跟價值觀常常都是累積起來才成型的東西。只要自己心裡過得去,動物能在更自然的狀況下被記錄那就是最棒的事。
寫這篇文的目的不是要攻擊誰,也不是要讓人互相攻擊,只希望有拿起相機的大家都能多想一下,出發點跟終點在哪裡,還有過程到底行不行。
參考文章:
- 本文轉載自 兩棲爬蟲萬事屋 – Herptile’s Yorozuya 粉絲頁
The post 如何避免畫面完美動物不美:兩爬動物攝影的倫理與拍攝注意事項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