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過境2.0:沙漠飛蝗為何來勢洶洶?臺灣也曾經發生過蝗災?
曾瑤光/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三年級。 Take Home Message 近期,沙漠飛蝗(Schistocerca gregaria,Desert locust)不僅造成東非地區嚴重的農作危害,更已成群飛往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逼近中國。僅管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推斷,喜好乾旱和氣候的蝗蟲入侵風險不大,不過,面對來勢洶洶的蝗蟲,人們仍應對此有所認識,並全力防止牠們對臺灣作物可能的侵襲。...
View Article看世界有深度又會算數,小雞怎麼這麼聰明?——《雞冠天下》
作者/安德魯・勞勒 (Andrew Lawler);譯者/吳建龍 瓦洛帝嘉拉為義大利神經科學家,以雞為研究對象,透過實驗發現人類與雞有著許多共同特徵。 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麓有個城鎮叫羅韋雷托,瓦洛帝嘉拉的研究室就位於該城鎮一處 16 世紀的女修道院地窖內。會面時,瓦洛帝嘉拉身穿淺藍襯衫搭配絲質領帶,看起來衣冠楚楚。...
View Article暴龍就是放大版的雞?科學家如何發現雞與恐龍的親緣——《雞冠天下》
作者/安德魯・勞勒 (Andrew Lawler);譯者/吳建龍 英文的雞「chicken」在 20 世紀時成了膽小懦弱的同義詞,這八成會讓古人一頭霧水,較為近代的吾輩先人也會感到迷惑,更是會惹惱法國人。畢竟,公雞向來是法國的國家象徵。 膽小如雞?別小看雞的攻擊力!圖/giphy...
View Article愛你卻不想看見你?用雙眼守護海洋的鯨豚觀察員!──楊彩鳳專訪
作者/泛科學編輯部 & 陳永融,是隻主攻了 6 年心理學的雜食動物。平時閒暇喜歡用心理學視角分析各種人事物,深刻感受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的趣味。 希望能憑藉手中的筆(或者說鍵盤)逐漸提升社會大眾對相關領域的重視,跳脫心理治療或心理測驗等應用層面的認識。...
View Article你的世界我來扛!拯救世界的無名英雄:認識「植物健康年」
本文由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在 1845 至 1862 年短短的十幾年內,愛爾蘭面臨了非常重大的危機,原有的 800 萬居民中有一百多萬人死亡、兩百多萬人移民,影響當地超過三分之一人口的生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經歷過 COVID-19...
View Article「覺得嬰兒可愛」有助於生存?心理學根據在這裡!
搭乘捷運時,你看著旁邊嬰兒車內的嬰兒不自覺地露出微笑,此時他也給你一個微笑,你大概會有一整天的好心情。但你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嬰兒看起來特別可愛,甚至會不自覺地想對他們微笑嗎? 在發展心理學中,這其實是有根據的。 光看外表,小孩總讓人覺得可愛,並不經意地對他們露出微笑,這是為什麼呢?圖/unsplash...
View Article這隻鱂魚看起來特別ㄎㄧㄤ?可能是因為大腦被入侵!——《寄生大腦》
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 (Kathleen McAuliffe);譯者/張馨方 寄生操縱現象的曝光多半來自宿主的怪異行徑,但有時仍上演不同的劇本:一隻寄生生物被發現躲在動物的組織裡,隨後,研究者出於直覺更仔細觀察宿主行為,並懷疑起背後有詐。這種研究者的預感就是生態學家凱文.拉佛提(Kevin Lafferty)的實驗基礎。 凱文任職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並與美國地質調查局(U.S....
View Article操控螃蟹幫自己養小孩,蟹奴育兒計畫通!——《寄生大腦》
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 (Kathleen McAuliffe);譯者/張馨方 在世界各個角落,寄生生物操控宿主行為各不相同。例如,蟹奴屬(Sacculina)的藤壺科動物(barnacle)會努力將螃蟹對幼蟹的注意力,轉移去照顧並養育藤壺的後代。...
View Article沒有醫藥箱,野生動物自舔傷口防傳染?——《寄生大腦》
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 (Kathleen McAuliffe);譯者/張馨方 有鑑於絕大多數寄生蟲體型微小到肉眼難以察覺,野生動物的復原能力著實不可思議。野生動物既沒有顯微鏡也沒有醫藥箱,牠們為何能成功預防傳染病呢? 遠離寄生蟲第一招:舔舐傷口...
View Article昆蟲是用什麼器官呼吸?等等,竟然是「全身」?
對某些人來說,昆蟲可能他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可怕小生物,但這些小小昆蟲的身軀中,有著出乎意料精巧的呼吸系統喔! 假如跑去街訪問問題:「動物是怎麼呼吸的呢?」會收到什麼答案呢? 有些比較直觀的小朋友可能會直接了當的回答:「用鼻子和嘴巴!」。 有些很厲害的的人可能會回答:「透過氣體交換,肺和心臟能夠透過循環系統……」完美描述了整套呼吸循環系統。...
View Article一定要有肺才能呼吸?來認識動物們的花式呼吸大法
世上動物千奇百怪,如果要找一個共同點,那應該就是──幾乎所有的動物都需要呼吸。 我們這裡要談的「呼吸」,是呼吸運動,也就是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動作。一提到這個動作,身為人類的你,或許下意識就會想到肺臟、鼻子等等部位。綜觀動物界,在不同的演化脈絡下,動物們賴以呼吸的構造真可說是無奇不有,就連肺臟、鼻孔本身也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形態。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奇妙的呼吸器官吧!...
View Article自己的和牛自己養!「源興牛」是怎麼培育的呢?
文、照片/中央畜產會企劃組 王淑瑛、陳雨馨 本文轉載自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畜產報導月刊 2019 年 4 月第 224 期,原文標題為《隱藏的大明星 新光兆豐農場的源興牛》。由於採訪時間為2019年2月底,因此有部分數據可能與現況不完全相符。 在新光兆豐農場的一隅,約莫 4 公頃多的面積,飼養著一群乳牛和名氣響叮噹的「源興牛」。 105 年李登輝基金會買下放牧於擎天崗的 19...
View Article在世界各地都取得優勢,不只是運氣好?——冠狀病毒的D614G突變(上)
最先在武漢發跡的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從中國出國深造後短短半年,已經造成 50 萬人死亡;它的病原體 SARS-CoV-2 和 SARS 同屬冠狀病毒,在本文中我們簡稱為「SARS二世」。 從疫情一開始,不斷有人擔心病毒突變變得更厲害。至今 SARS二世的遺傳序列的確已經出現很多變化,但是病毒本來就會一直突變,重要的是對傳染、症狀輕重、治療有沒有影響,這些卻不容易判斷。...
View Article結構強化的病毒,傳染力更強——冠狀病毒的D614G突變(下)
導致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 SARS-CoV-2 冠狀病毒「SARS二世」,最近一批研究認為,出現在 S蛋白質上(spike protein)的一個突變「D614G」有助於適應,增加病毒的傳染力。1, 2 上集:世界各地都取得優勢,不只是運氣好?——冠狀病毒的D614G突變(上) 美國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View Article太小了,差點成為科學界的邊緣「蟲」?臺灣已知最小的水生甲蟲——出尾水蟲
文/胡芳碩│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二年級,現任臺灣研蟲誌主編。研究興趣主要為隱翅蟲科 (Staphylinidae) 的系統分類學及擬鍬形蟲科 (Trictenotomidae) 之生物學等。研究文章發表於國內外各大期刊。 那天,在陳有蘭溪與神祕小蟲的邂逅 2018 年中,捷克國家博物館的昆蟲學家 Martin Fikáček 再度參訪臺灣,這一次,我加入了他們的採集行程。...
View Article內建超強GPS!研究發現狗狗靠南北短跑定位,找出最佳回家路線
眾所周知,狗狗有著一副靈敏的好鼻子,能夠感知周遭環境變化,然而不僅如此,最近更有研究指出,牠們可能還具有另一項隱藏能力——自動導航功能。這項功能就像狗體內擁有能感應磁場的羅盤,可讓牠們利用地球磁場推算陌生地形上的捷徑。...
View Article操縱蟑螂機器人、平行宇宙存在?看獵奇動畫學科學——腦洞大開的成人向動畫《瑞克和莫蒂》
文/Staceylwj 在 Adult Swim 甫釋出第五季預告片段的成人向動畫《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一直都是影迷心中數一數二獵奇又富含哲學思考的科幻動畫,劇情描述瑞克 (Rick),一個瘋癲的天才科學家,與他的金孫莫蒂 (Morty) 在不同宇宙甚至不同時空穿梭所發生的奇幻故事。 圖/flickr 自 2013 年首播至今共四季 41 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不到 30...
View Article狗狗因為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為什麼做「過敏原檢測」沒什麼用?
文/獸醫好想告訴你 沒有共識的過敏研究 研究竟然沒有共識嗎?圖/giphy 獸醫皮膚期刊曾經發表一篇研究,將 10 隻經過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狗兒的血清送往美國四間不同的實驗室,針對各種抗原的血清抗體(IgE)進行檢測(分別是 ACTT®, VARL Liquid Gold, ALLERCEPT® and Greer® 以及 Aller-g-complete® 這四家大型實驗室)。...
View Article貓頭鷹為什麼可以左右轉頭270度,血管不會扭曲炸裂嗎?
說到貓頭鷹,生物學家眼裡牠們是寂靜夜裡倏地出擊的出色獵人,小孩子眼裡可能是森林中專門化解糾紛、睿智無比的博士,一般大眾眼裡大多停留在討喜賣萌、偶然幫幫哈利波特送信的角色。 不過,近幾年,貓頭鷹可是做為各大迷因圖的主角,活絡在你我的社群網路之中。像是與外觀上相去甚遠的九頭身長腿,或是角鴞禦敵時貼齊全身羽毛展露超奇葩的樣貌,相信還沒看過的各位朋友們,底下這兩張迷因圖也能深深烙印在你心中。...
View Article為什麼會說癌細胞愛吃糖?罹患腫瘤的狗狗需要減醣嗎?
作者/獸醫好想告訴你 聽說癌細胞愛吃糖,我的狗狗有腫瘤,是不是不能吃含糖的食物? 愈來愈多的飼主會提到這個問題,如果要了解腫瘤跟醣類之間的故事,就要先從瓦爾堡先生的故事開始說起。 腫瘤表示:只要有甜的我都愛? 正常的細胞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會以有氧呼吸的方式消耗葡萄糖產生能量,只有在缺氧的情況下才會依賴糖解作用代謝葡萄糖。...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