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動物世界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59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桶水就能辨識魚種新技術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責任編輯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近年受到各國的重視。為促進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監測技術是不可或缺的。若想對海洋、河川、湖泊的魚類多樣性進行監測,潛入水中觀察或使用魚網等漁具捕撈等,除需大量勞力及費用外,尚有必要長時間的調查,及具備專業的知識與經驗。...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烏鴉很聰明?-《烏鴉的教科書》

跟玩耍同樣很常被問的問題,是「烏鴉很聰明吧」。不過,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而且話頭只要一起,講起來就長了。所以每次被問到的時候,我都只有發出「哼~嗯」的聲音,想就這樣含混過去,可是卻沒有成功過。沒辦法,還是要講一下吧。 在調查動物智能的方法上,有使用史金納箱(Skinner...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執迷不悟,乙醚之誤:生物實驗用乙醚錯了嗎?

cc by Mandy Jouan 說到生物實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解剖」。而若說要怎麼把要解剖的動物犧牲掉,大概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乙醚了吧。...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錯綜複雜的烏鴉愛情故事-《烏鴉的教科書》

烏鴉的「年輕時代」相當長。大多數的鳥類在誕生的隔年就能夠繁殖。也有部分的小鳥在第一年時會以能夠明顯分辨「我還年輕,請放我一馬」的羽色來累積經驗,到兩歲再開始繁殖。以烏鴉來說,誕生的隔年原本生理上就還無法繁殖,即使兩歲也(雖然在海外的小嘴烏鴉有過繁殖案例)在社會地位上被當成年輕小伙子,滿三年才馬馬虎虎被認為是該成年了吧?雖然也有報告認為一年啷噹也有可能繁殖,不過假如真是如此,也應該是極為早熟的個體吧。...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實驗動物如何走那最後一哩路?

一座在俄羅斯紀念實驗動物的雕像,雕像是一隻實驗室的老鼠正在編織DNA。from: wikimedia 這座紀念實驗動物的雕像,是一隻實驗室的老鼠正在編織DNA,俄羅斯的科學家以此雕像紀念那些為科學犧牲奉獻的動物們。 實驗動物的安樂死 還記得第一次自己犧牲小鼠,施力點、力道全盤皆錯。短短數秒鐘的感受,難以言喻……...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傻傻分不清的黑鳥?-《烏鴉的教科書》

我曾經在大學裡的鳥類相關講座當過兼任講師。在那種時候,我通常會為了了解狀況而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鳥類?」雖然他們並不會像小學生一樣舉手回答,不過只要我列舉出像是「麻雀?燕子?烏鴉?鴿子?」般的鳥名時,他們就會「嗯嗯」的點頭回應。啊啊,真是老實啊,就這樣直接掉進我的陷阱裡。於是我會邊露出獰笑邊這樣說下去。「對,差不多就是這樣。話說回來,沒有名叫烏鴉的鳥。也沒有稱為鴿子的鳥。」...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假睫毛越長就越棒嗎?!最好還是不要超過眼寬的1/3

有人想要請問PanSci週四動畫日的常景陸主播,牠的睫毛是不是最長的呢? Source: ISTOCKPHOTO-THINKSTOCK 標題的問題我不只一次問過吾家老媽。每次出門前,她總坐在梳妝台前耗去一大把時間,最後走出房間,我只會發現她長到很不自然的睫毛,這麼容易被識破的假睫毛,甘伍咖賀(台語)?...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阿維菌素哎唷喂–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惹的禍

cc by Heather Paul in flickr 一個月前,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發現青蒿素的屠呦呦(相關報導),以及共同研發伊維菌素的威廉·塞西爾·坎貝爾和大村智(相關報導一、相關報導二),以表彰他們在對抗寄生蟲醫藥上的貢獻。他們的發現,從肆虐的寄生蟲口中拯救了億萬人的性命,也讓放牧的家畜得以擺脫寄生蟲的威脅,挽救許多人的身家財產。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對他們而言是實至名歸。...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裝備庫!來看看地表最強的水熊秘訣

來自緩步動物門的水熊為我們示範用小腳腳划水 平時的水熊(上)和脫水後、裝死狀態的水熊(下)如屎一般呢XD Eye Of Science/Science Photo Library 水熊(water bear)這種緩步動物是個超級可愛的小東西,八隻腳短短地這樣晃呀晃,肥肥短短、充滿皺褶的身軀更惹人憐愛。真的好可惜,牠們只有 0.5mm 左右的體型,不然拿起來抱一定很療癒XD...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森林之靈.柯莫德熊——《BBC知識》

作者/伊莎貝‧葛洛克(Isabelle Groc) 譯者/劉淳嘉 攝影/黛西‧吉拉迪尼(Daisy Gilardini) 大熊雨林在秋季總是特別潮濕、陰暗、霧氣濃厚。當加拿大籍製片人傑夫‧透納(Jeff...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你有想過長頸鹿脖子為什麼那麼長嗎?

圖片來源:Nikos Solounias 文/ 劉雨橙(科宅系教育馴獸師) 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σ ゚∀ ゚) ゚∀゚)σ 曾經被這句話激怒過?不如今天我們就來想想長頸鹿吧~ 多年來,一直缺乏化石證據顯示長頸鹿如何演化到現在這種令人欽佩的長長脖子。但現在,有個700萬年前具有較短頸部的動物遺跡提供了證據!!!...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白線斑蚊的基因體告訴我們什麼?

白線斑蚊。圖片來源:wiki 白線斑蚊(又名亞洲虎蚊 Asian tiger mosquito)的基因體已經定序完成了。對於這位臺灣的原住民,我們目前從基因體學會了多少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一些關於白線斑蚊基因體的冷知識。 圖片製作:老葉 白線斑蚊是亞洲原產,原本的活動區域只有東亞(包括臺灣)、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等區域,但在過去四十年間,成功的散佈到全世界;目前除了南極洲以外,都可以看到牠。...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是誰住在深海的大煙囪裡?海底熱泉的秘密

source:science dail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15《nature》年度照片大賞

2015年即將結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由自然《Nature》選出的年度精選照片吧! 爬蟲類大對抗 別以為你在看侏儸紀世界!這是兩隻科摩多巨蜥(Komodo...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螞蟻的砂石城堡——《動物的武器》

Source: wikipedi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武器越大,成本越高——《動物的武器》

身體部位發育不良,僅是雄性物種付出的其中一種代價而已,武器越大,成本越高。馴鹿的鹿角超過一百五十公分長,重達九公斤,占一隻雄鹿總體重的兩成以上。麋鹿的鹿角將近兩公尺長,重達十八公斤,已滅絕的愛爾蘭麋鹿(Irish...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烏鴉製作工具的畫面首次曝光

烏鴉使用工具早已不是新鮮事,但科學家這次拍到的烏鴉再次超越了人們過去對這些聰明鳥兒的想像。 來自英國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和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 Christian Rutz及 Jolyon...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看看我的尖牙利爪——《動物的武器》

擬狐獸 Source: morphobank...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動物能解讀人心嗎?——《跟著大腦去旅行》

在確認人類心智有何獨特之處的探索中,可能有人會問其他動物是否有心智理論的能力。也許在小說中,動物可以了解人心。《小熊維尼》故事中憂鬱的驢子依唷(Eeyore)一度抱怨:「多考慮一下,多為別人想一下,就會完全不一樣。」現實中,有些動物似乎真的會同情遭遇不幸的同伴。靈長目動物學家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洋美食街上的覓食策略--《科學月刊》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人,研究領域為微生物生態,對環境微生物社會的興趣遠大於對人類社會的興趣,近年來亦致力於科普寫作的實踐與推廣。 珊瑚礁。Source: wikimedia...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59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