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動物世界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牛奶系的,你說說牛奶裡有沒有抗生素?

$
0
0

作者|魏士弘(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所碩士)

近年來坊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鮮乳的謠言,例如鮮乳中含有抗生素添加物賀爾蒙致癌物質⋯⋯族繁不及備載,雖然已有許多專家不厭其煩的一再澄清,但這些不經查證的錯誤資訊還是一再的以訛傳訛,不僅使國人對於優質營養的鮮乳蒙上一層陰影,也重重打擊了酪農戶的生計,筆者身為動科系的系友,希望能為大家解惑,打破“國產鮮乳含有抗生素與添加物”這個迷思。

source:Wiki

source:Wiki

先別管抗生素了,你有聽過「停藥期」嗎?

討論牛乳殘留抗生素時,應該先了解為什麼乳牛要用抗生素?乳牛會接觸到的抗生素來源,主要是飼料添加與治療用藥:

  1. 飼料添加劑-過去畜牧業者會於飼料中添加少量抗生素,促進生長及改進飼料利用效率,但必須符合《含藥物飼料添加物使用規範》中所規定之用法、用量及停藥期,確保抗生素不會殘留於產出之食品中。然而若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的問題,歐盟自2006年起已完全禁止於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臺灣也逐步禁止使用部分抗生素[1]。但由於乳品中不得驗出抗生素,目前各大廠牌的飼料皆已標榜不含抗生素,並以益生菌、益生質、酸化劑、酵素或是植物精油等來取代抗生素,同樣有促進生長的功用。
  2. 治療用藥-乳牛與人類一樣,生病的時候也是需要吃藥打針,需要照顧的,當牛隻生病或細菌感染時就會使用到抗生素。酪農會聘請獸醫師至場內替牛隻診斷,不僅需按照獸醫師及藥品仿單指示用藥及停藥,且皆須嚴格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其中影響酪農生計最甚的就是停藥期了。每種藥品皆有其停藥期,乳牛必須在停藥期之後,才能進入榨乳流程,確保生乳中沒有藥物殘留。在酪農將生乳交給乳品廠前,會先使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確認沒有藥物殘留才能交乳,否則如果被驗出有藥物殘留,該酪農的生乳就會被染色註記,整台集乳車的生乳都要丟掉,還要賠償集乳車中其他酪農的生乳,絕對損失幾十萬的血汗錢!且若這樣的生乳流入市面造成人體危害,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四十條,將面臨巨額賠款及牢獄之災,相信不會有酪農戶沒有遵守停藥期就貿然交乳而賭上如此風險。

由此可知,乳牛平時不會使用抗生素,只要給予牛隻通風舒適的環境,搭配良好的飼養管理,牛隻幾乎不會生病,就算萬一不小心生病了必須使用藥物,酪農戶為了避免鉅額賠款,會小心地在停藥期之後才榨乳,並檢驗是否有藥物殘留。因此生乳的生產經酪農戶、獸醫師、乳品廠及政府的層層把關,不會有抗生素殘留的問題。

不用添加物,就很濃純香

其次則談到添加物的迷思,民眾會有這樣的迷思大概來自於國產鮮乳實在太好喝了。我們先來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對於生乳與鮮乳的定義:

生乳:CNS 3055,從健康乳牛、乳羊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之生乳汁。

鮮乳:CNS 3056,以生乳(CNS 3055)為原料,經加溫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之乳汁。

要做出新鮮優質的鮮乳,勢必要有健康的牛隻產出新鮮優質的生乳。牛隻的健康則如上述,是靠著辛苦的酪農打造良好舒適的環境,搭配牛隻的營養需求,給予精心調配的飼料,才能養出一級棒棒一級棒的乳牛。養牛技術的進步,正是國產鮮乳好喝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藏在製程裡。根據CNS規定,鮮乳的成分就只有生乳,生乳變成鮮乳的製程為「酪農榨乳-乳品廠收乳-貯乳-標準化-均質化-加熱殺菌-冷卻包裝」。發現了嗎?去掉生乳運送和包裝步驟,實際上的處理只有標準化、均質化和殺菌三個步驟而已!而影響鮮乳風味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乳脂肪含量與加熱造成的風味。

生乳在經各種乳質檢查合格後,會先過濾去除牛乳中細小雜質或塵埃,再進行標準化與均質化,此步驟是將生乳中的脂肪利用離心原理分離出來,以統一乳脂含量;標準化後的生乳會使用均質機將大脂肪球顆粒打成小顆粒,避免乳脂肪久置分層上浮影響觀感。接著則是殺菌,目前國內大廠使用UHT超高溫瞬間殺菌方式(部分品牌使用HTST高溫短時間殺菌)。高溫的加熱過程會使牛奶中還原糖與胺基酸產生複雜變化(梅納反應),並賦予鮮乳獨特風味物質,也是部分消費者偏愛的氣味。

source:Benjamin Horn

source:Benjamin Horn

所以我說,那個添加物呢?

沒那種東西呀,鮮乳只有經過標準化、均質和殺菌而已!

綜觀上述,鮮乳中不會含有抗生素和添加物。酪農戶為了自身生計著想,不會冒著鉅額賠款的風險而交出有抗生素殘留的生乳,而生乳也會經過乳品廠的檢驗或政府的稽查抽驗,因此生乳的品質安全無虞。鮮乳是由生乳經標準化、均質化、殺菌所製成,取得鮮乳標章的鮮乳沒有額外的添加物,可安心選購。

備註:

[1]臺灣之合法之抗生素添加物,由原本24種抗菌劑類、20種抗寄生蟲劑類及1種抗黴菌劑類添加物,逐步禁止至目前只剩9種抗菌劑類及17抗寄生蟲劑類添加物,並非完全禁止。

參考資料:

  1. 全國法規資料庫-食品中動物用藥殘留量檢驗方法
  2. 全國法規資料庫-含藥物飼料添加物使用規範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驗局-動物用藥品資訊服務網
  4.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
  5. Clare et al., 2005. Comparison of Sensory,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Microwave Versus Indirect UHT Fluid Skim Milk During Storage. J. Dairy Sci. 88.
  6. Zabbia et al., 2012. Undesirable sulphur and carbonyl flavor compounds in UHT milk: a review.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5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