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遺傳多樣性的孤雌生殖,註定死路一條?——進擊の大理石紋螯蝦(下)
究竟誰是大理石紋螯蝦?她們又有什麼驚人之處?請先看上集:三倍體複製蝦全面入侵——進擊の大理石紋螯蝦(上) 多出一套 DNA 的大理石紋螯蝦 大理石紋螯蝦(marbled crayfish)源自龍紋螯蝦(slough crayfish),誕生短短時間,已經席捲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表現出卓越的適應力。她們和龍紋螯蝦相比,性成熟時間沒有差別,卻成長更快、體型更大,繁殖能力也更強。 大理石紋螯蝦。圖/取自...
View Article那些動物們可以教維尼主席跟黑豹帝查拉的事:怎麼解決領導問題?
文 / 鄭國威、Ning、陳亭瑋、雷雅淇 想要王位?先來打一架吧。(設計對白)source:IMDb 不管是如電影《黑豹》中的傳奇王國「瓦坎達」,要坐上王位需要先挑戰打贏前任國王;或是近期眾所關注的中國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在人類組織中,怎麼決定誰來領導是極為重要的議題,一個沒搞好,不是民怨四起,就是被推翻清算,甚至還可能引爆戰爭,株連更多人。...
View Article不圈養鯨豚的餘生,水族館該如何轉型和面對未來?
如果我們開始期待,未來能有一座無活體展示的水族館,那究竟會是什麼樣子的水族館呢?面對「存與廢」的反思,世界各地的水族館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拿出那些花樣,讓水族館的價值不只是驚呼與歡笑,而是真正能讓動物走入人心。 未來的下一步,先看國外怎麼做...
View Article冷門中的大冷門、甲蟲大家族中小支系的「長扁朽木蟲」有什麼新發現呢?——【自己的研究自己寫】
長扁朽木蟲科 (Synchroidae) 分類上隸屬於鞘翅目 (俗稱甲蟲,Coleoptera),擬步行蟲總科 (Tenebrionoidea),擬步行蟲總科是鞘翅目中數一數二大的總科,包括近 30 個科級單位,超過 3 萬個現生種 (且持續增加),從高山至海濱,自沙漠到雨林,無處不見其成員蹤跡,而臺灣的擬步行蟲總科也記錄有約 19 個科群。...
View Article果蠅基因兩性互相傷害?一個基因不夠,那就複製一個!
現代形象的可愛版阿波羅與阿特米絲……來互相傷害啊!圖/取自 deviantart 同一個基因,在兩性間衝突 染色體承載著生命的遺傳訊息,又分為體染色體與性染色體。兩性生殖的生物中,性染色體是兩性有別,體染色體則沒有差異。以人類為例,性染色體有 X、Y 兩種;體染色體由 1 號到 22 號,女生和男生每一號各自配備兩條,兩條間沒有差別。...
View Article蜻蜓的全視角的和蒼蠅的五倍速,複眼看見的是怎樣的世界?──《昆蟲誌》
圖/ROverhate @Pixabay 如果用昆蟲眼睛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就算是視力最好的昆蟲,」光學設備發明家亨利.馬洛克(Henry Mallock)曾於 1894 年寫道,「牠們所看到的畫面也會像是非常粗糙的絨線刺繡作品,而且就好像擺在一呎之外觀看。」馬洛克接著表示,如果複眼具有人類眼睛的解析度,那複眼本身的確就會像眼鏡一樣。根據馬洛克的估計,那一顆複眼的直徑將會高達 20...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半個地球》
我常常有一個疑問:很多政客和財團之類在大肆汙染環境或造成物種不可逆的滅絕時,那些做決策的人,是不是全都抱著斷子絕孫的決心啊?...
View Article雌蜻蜓如何躲避不想面對的追求者?未讀未回的終極應用技「裝死」
作者 / 胡芳碩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三年級,平日常協助研究者採集昆蟲樣本,現任蟲言蟲語&生態筆記編輯、臺灣昆蟲同好會臉書粉絲專頁、Twitter編輯。 Female dragonflies fake sudden death to avoid unwanted male suitors. (Photo: André Karwath.) pic.twitter.com/pyjkVmhCfB —...
View Article蝙蝠的超音波到底在唱什麼?收集野外大型交響樂的「聲景」研究
採訪編輯/嚴融怡 美術編輯/張語辰 你聽過「聲景」嗎? 走進公園或森林,你會聽到鳥聲、蟲叫、蛙鳴,甚至存在人耳無法聽見的蝙蝠超音波。這些生物聲響與環境音構成了「聲景」,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端木茂甯,與跨領域團隊正嘗試蒐集大量錄音資料、結合機器學習,探討生物的聲音反映生物進行了哪些活動、或生態環境中發生了哪些事件。 唱著超音波的蝙蝠...
View Article動物方城市實境秀:野生動物在城市過著怎樣的生活?──《知識大圖解》
城市是人類活動和發展的樞紐,全球有超過 35 億人住在市區;據信,此數字到了 2050 年左右時幾乎會翻倍。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入城市,更多種類的動物也將在此出現。這些聰明的生物得以適應變化多端的環境、抓住生存機會,並在我們周遭興旺繁衍。 這主要是因為有人類的地方便有食物──而且還是大量的食物。我們所生產的食物量極大,乃至於有項研究估計,光是在紐約市的某個小區域,昆蟲每年消耗的食物量就相當於 6...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動物的祕密內心生活
跨越物種的愛真的存在嗎? 養過貓狗的朋友都知道:貓狗很會撒嬌,還會用表情及叫聲表達各種情緒、情感,和人類的小孩子頗相像,所以被稱作毛小孩。我家的愛貓小皮,就會依不同的需求發出各種不同喵喵叫聲,有次在動物醫院住院,獸醫師說牠很會說話。當然,我們對貓咪說的話,肯定更多許多──這是跨越物種的愛嗎?動物真的能夠愛我們嗎?或者這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
View Article你家的貓皇帝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答不出來別說你是貓奴!
身為盡職的貓奴,一定都很清楚自家主子的各種愛好和習性:最愛的飼料、最喜歡待的位置、最想被人撫摸的部位。但是,你能說出家裡的貓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嗎? 不知朕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哪裡是好奴才!source:Adan’s Everyday + Lego 先左掌還是先右掌?第一步最重要 今年(2018)一月在《動物行為》(Animal...
View Article「光遺傳學」技術如何開啟研究神經迴路的新紀元?
文/蝦喵@熊熊冷知識 關於光遺傳學 (Optogenetic)這個技術,得從約十年多前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開始講起。1在1999年到2000年間還分別是 PhD 研究生和 MD-PhD 研究生的 Ed Boyden 和 Karl Deisseroth 常常在 Richard Tsien’s lab 腦力激盪想問題到深夜。其中一個困擾他們的重要問題便是——...
View Article只聞其聲不見其狼也沒關係!狼嚎與公民科學研究——《意外的守護者》
source:Public Domain Pictures 儘管郊狼 (Canis latrans)的蹤影難得一見,但牠們的聲音倒是讓人聽來十分熟悉。...
View Article《屠場》、《柳葉刀》與食品安全的黑暗面——英國和歐盟食安簡史(一)
「遺留在工廠地板上的肉渣被剷起來,製成一罐罐的肉品罐頭;腐爛的殘渣被混入絞肉中,成了餐桌上的香腸……」 ——《屠場(The Jungle)》 傳播媒體是人民監督政府的重要角色;一百年前,一本推崇共產主義的小說,卻意外的揭開了食品業的黑暗面。歐美各國驚覺,食品安全已不是國內的事情,而是跨國貿易裡難以避免的重大風險議題了。 圖/The Jungle (1906)...
View Article常在《侏羅紀公園》中出現,但仍然充滿謎團的「雙脊龍」
雖然雙脊龍(Dilophosaurus)因為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小說與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一躍成為恐龍界的明星,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對於這種恐龍的認識仍相當有限,且至今仍不太確定牠在演化上確切的位置。 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出現的雙脊龍。Credit: Stan Winston Studio. Universal Pictures....
View Article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人類的演化有加快腳步嗎?──《人類的起源》
若與更新世(Pleistocene)時期相比,最近 5 千年來人類演化的速度,比遠古時期的人類演化快上一百倍。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幾個,其中一個是「人口的增加」。 圖/wikipedia 大約1萬年前,農業開始發展,人口大幅增加,基因突變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基因突變的機率沒有改變,但基數(人口數)越多,實際上發生的突變數量也會變多。...
View Article來認識這些毒具匠心、毒開生面的生物如何毒領風騷!──《毒特物種》導讀
無毒不丈夫、最毒婦人心,這些性別偏見的說法太不政治正確了!不過說起毒液,很多動物才是擁有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專家。雖然還沒一朝被蛇咬過,所以不必十年怕草繩,只有某晚上床睡覺時感到怪怪的,才驚覺原來是隻約半尺長的蜈蚣差點伴我入眠。...
View Article誰都別想惹鴨嘴獸:天上天下唯一有毒刺的哺乳動物──《毒特物種》
地表上最怪異的動物 圖 / Matt Chan@Flickr 如果你打算開列地球上最怪異動物的清單,那麼鴨嘴獸勢必輕易入榜。鴨嘴獸真的很怪,以至於喬治.蕭(George Shaw)在 1799 年首度對鴨嘴獸進行科學描述時,簡直不敢相信真的有這種動物。他在自己的著作《博物學家文集》(Naturalist’s...
View Article過敏反應是怎麼一回事?──《毒特物種》
免疫系統反應過頭,造成過敏反應 我們的靈長類祖先屬於毒蛇的獵物而非掠食者,毫不意外地對毒液沒有抵抗力。但是有少許證據指出,由於我們具備了適應性免疫系統,所以能獲得某種程度的抗毒能力。然而很不幸地,也因為相同的系統,讓我們對通常無害的毒液(例如蜜蜂的毒素)產生過敏反應,有時會因此死亡。 圖/pixabay 沒有人真的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有過敏反應,科學家對於這個免疫之謎已經爭論了數百年。...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