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動物世界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黑冠麻鷺故事館 從小腳環開始通緝大笨鳥

$
0
0
有了色環,持續追蹤的黑冠麻鷺生活點滴就一目了然。這是雄鳥綠白白,今年四月初回到台大的鹿鳴廣場活動,不知道今年生殖季會不會跟過去的配偶雌鳥白白藍再次配對

有了色環,持續追蹤的黑冠麻鷺生活點滴就一目了然。這是雄鳥綠白白,今年四月初回到台大的鹿鳴廣場活動,不知道今年生殖季會不會跟過去的配偶雌鳥白白藍再次配對。圖/作者攝影。

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做田野調查或科學研究,在這個公民科學當道的年代,你可以參與黑冠麻鷺繫放後的目擊回報,並且加入黑冠麻鷺故事館,讓戴著色環的黑冠麻鷺,成為你踏上公民科學的第一哩路。

在〈黑冠麻鷺,公民科學的第一哩「鷺」〉中介紹了這種越來越常在校園、公園中看到的「大笨鳥」黑冠麻鷺,靠著台大袁孝維老師所帶領的繫放計畫團隊一隻一隻去測量和標記。別看牠傻傻的,要抓到牠們也是得花上點功夫的!讓我們繼續看下去,這小小的腳環也是有學問的。

小腳環大學問

在捕捉與測量之後,黑冠麻鷺繫放小組就要在每隻個體身上標記,以便後續辨識與追蹤。繫放小組採用的標記是在黑冠麻鷺的腳上掛上三個色環和一個金屬環——分別是右腳兩色環,左腳一色環一金屬環。色環的目的是便於野外個體辨識,採用的顏色以彼此不易混淆為優先選擇,因此太容易混淆的顏色如紅色與橘色、或紫色與藍色就會擇一採用,於是在黑冠麻鷺繫放上使用了黑、白、橘、黃、藍、綠六種顏色。至於金屬環的功能,則是給予國際通用的編號和在地鳥會聯絡方式,如此一來,每隻黑冠麻鷺除了有專屬的身份編號,若是不幸屍體被發現也可以通報甚至寄回鳥會。

IMG_20160331_143010

色環是捲起來的熱塑性塑膠片,戴到腳上後需要用專用的生物安全膠把色環黏牢成圈;金屬腳環(中央者)有各種專屬的尺寸,可以符合不同體型和腿骨粗細的鳥種。圖/作者攝影。

IMG_20160331_144507

色環讀法由右腳開始由上而下,金屬環不計入,因此這隻黑冠麻鷺標本的色環顏色為白藍橘。圖/作者攝影。

幾年下來,繫放小組早已跨出台大校園,在青年公園、大安森林公園、台北植物園以及動物園完成多次的探巢繫放。若是台北鳥會有救傷的黑冠麻鷺,或是其他縣市剛好有落巢的黑冠麻鷺雛鳥,也會在救傷照養完成後加上標記野放。於是,目前上過色環的黑冠麻鷺已經有 92 隻。照理說,三個色環六種顏色最多能有 216 種組合,但有可能混淆的顏色組合(如橘黃相連)也會避免採用,因此能夠使用的色環組合其實不到 200 組。也就是說,色環組合已經用掉了一半左右。

在繫放剛開始的幾年,繫放選用的色環組合沒有固定規則,但近兩年開始有規則的選用顏色,同一巢的雛鳥也會使用相同的顏色組合方式,例如圖中同一巢的幼鳥分別為白橘橘、綠橘橘、藍橘橘和黑橘橘(圖片來自黑冠麻鷺故事館)

在繫放剛開始的幾年,繫放選用的色環組合沒有固定規則,但近兩年開始有規則的選用顏色,同一巢的雛鳥也會使用相同的顏色組合方式,例如圖中同一巢的幼鳥分別為白橘橘、綠橘橘、藍橘橘和黑橘橘。圖/取自黑冠麻鷺故事館

既然色環組合終有用盡的時候,那麼能不能重複使用已經確定死亡的色環組合呢?樂寧和暐咏認為基本上可以,但是必須要非常確定使用某一色環組合的個體已經死亡,例如確定看到屍體,才不會出現「一証兩用」的困擾。而受限於研究人員移動能力的時空限制,以及鳥類卓越的飛行移動能力,上過色環的黑冠麻鷺個體失聯的情形也是司空見慣。前不久才有一隻被通報的黑冠麻鷺,在五年前上色環之後就杳無音訊,直到最近才終於又出現。因此,除非有些個體繫放後不幸在救傷過程中確認死亡,要能夠確認某隻個體已經死亡並不容易。另外,目前也還不清楚黑冠麻鷺的壽命有多長,這也正是黑冠麻鷺繫放計畫想要探究的問題之一,所以想用黑冠麻鷺的預估壽命來判斷個體已經死亡的機率也依然不可行,更何況萬一遇到高壽的「鳥瑞」,重複使用色環組合豈不就混淆了「老鳥」和「菜鳥」,這樣的鳥事絕對是科學家萬萬不想遇見的。

尋「鷺」難不難

既然為黑冠麻鷺上了色環,接下來當然希望能夠好好追蹤牠們。但是鳥類畢竟飛行能力極佳,帶著色環的雛鳥一旦離巢,山高水長的根本不知道飛到哪裡去。近年來興盛的公民科學,就是黑冠麻鷺繫放小組的最佳幫手。

投影片2

2010 年,在那個部落格還算興盛,無名小站還沒關,臉書還沒熱門的年代,還只在台大出任務的黑冠麻鷺繫放小組就已經成立了通緝黑冠麻鷺的部落格,藉此分享台大繫放的黑冠麻鷺的消息,並且在部落格內提供目擊回報系統,在 ptt 上廣為宣傳,讓台大學生可以通報校園中有腳環或無腳環的黑冠麻鷺在何處活動。這幾年,既然黑冠麻鷺繫放小組的繫放任務已經跨出台大校園遍及台北市,黑冠麻鷺目擊回報系統也跨出部落格,改採用咕狗表單的形式,讓回報的流程更方便。2015 年初,繫放小組更在臉書上成立了黑冠麻鷺故事館,藉此分享黑冠麻鷺繫放和通報的消息,並且與網友互動以宣導黑冠麻鷺的正確知識,鼓勵更多人一起加入通報黑冠麻鷺的行列,讓黑冠麻鷺繫放後的追蹤調查能夠更為全面。

10155074_585180278252269_7277087585357348364_n

黑冠麻鷺吃赤背松柏根。圖/取自黑冠麻鷺故事館

在黑冠麻鷺故事館成立後,繫放小組一整年來收到超過 450 筆的黑冠麻鷺目擊通報記錄,其中一百多筆是有腳環個體的目擊通報記錄。網友的相片揭露了目前播遷距離最遠的個體,從台大離巢後飛了 87 公里到苗栗落腳;另外還有幾隻長距離播遷的個體,從台北離巢後飛到新竹或宜蘭展開新生活。此外,繫放小組也開始收到來自屏東、高雄的無腳環個體的通報記錄。也是因為黑冠麻鷺故事館的互動,我們得以分享網友們的目擊經歷,確認黑冠麻鷺除了最常吃的蚯蚓之外,有時也會捕捉比較不一樣的獵物,例如黑眶蟾蜍(本是同姓黑,相煎何太急)、赤背松柏根,甚至會出奇不意的偷襲麻雀

  • 本是同姓黑,黑冠麻鷺吃黑眶蟾蜍

公民科學的第一哩「鷺」

從 2010 年就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黑冠麻鷺目擊回報系統,可說是近年來百花齊放的公民科學的先驅前輩,稱之為台灣公民科學的第一哩路也不為過。而且,跟其他知名的公民科學計畫如路殺社蛛式會社慕光之城蝸蝸園台灣繁殖鳥大調查比起來,黑冠麻鷺目擊回報既不需要學會辨認多種鳥類、蛾類、蜘蛛、蝸牛,也不需要在馬路上捏著鼻頭、揪著心頭和眉頭撿屍體,只要平日抬頭留意生活周遭的人工草地,加上一般等級的視力和辨色力搭配手機照相功能,就可以輕鬆參與目擊回報成為熱心民眾。即使是熱愛自然觀察的小學生,也能夠以此開始跨入公民科學的領域,中小學的自然科或生物老師若是要向學生介紹公民科學計畫,也很適合以校園草地常見的黑冠麻鷺做為起點,這樣輕鬆簡單毫無門檻的調查,做為踏上公民科學的第一哩路也是再恰當不過。

所以,擇日不如撞日,現在就讓黑冠麻鷺目擊回報成為你的公民科學第一哩「鷺」吧。

 

The post 黑冠麻鷺故事館 從小腳環開始通緝大笨鳥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