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挑戰生存法則的裸鼴鼠
裸鼴鼠是一種齧齒目動物,這是實驗室中裸鼴鼠的模樣。圖/sciencemag 看到裸鼴鼠(Heterocephalus glaber)的第一眼,各位可能會忍不住再多看幾眼。 這種全身帶有粉色皺皮和突出牙齒的齧齒目動物群居在地底,主要分布於東非,是一種社會性哺乳動物。和螞蟻和胡蜂一樣,在多達 70 隻個體的裸鼴鼠族群中:一隻「女王」負責生育,幾隻雄鼠負責提供精子,其餘則是沒有繁殖能力的工鼠。...
View Article【特輯】清明連假春暖花開,來認識這幾種蟲蟲危機吧
Summer is coming.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兒童-清明連假,踏春掃墓兩不誤的時節,春暖花開的時節,當然各種蟲蟲也開始出沒啦! 聽來嚇人的「恙蟲病」是什麼? 首先,是每逢清明之際就會開始流行的恙蟲病。 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幼蟲叮咬而感染;恙螨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身上,因此出入草叢而未做好保護措施,可能遭恙螨叮咬感染的機會較高。恙蟲病的潛伏期通常為 9 至 12...
View Article線蟲的演化賽局:既然是孤雌生殖,為何還需要精子?
「孤雌」生殖,但是永遠需要精子 如今常用的模式生物: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最早慧眼識線蟲的是法國生物學家 Victor Nigon。在 1949 年時,他還記錄了一種土壤中的線蟲 Mesorhabditis belari,這種線蟲只有少量男生,男生會和女生交配,卻很少將 DNA 遺傳給後代。...
View Article性感的代價究竟有多沉重:睪固酮、免疫力與寄生蟲的命運糾葛
圖/pixabay 性感,是人人都想擁有的,不論是性感的對象或是性感的自己,前者是我們潛意識與生理上想追求的,而達成後者則有機會吸引更多或更性感的前者。在追求性感的同時,你知道性感也是有代價的嗎?讓我們來看看生物學中的性擇 (sexual selection) 與免疫累贅假說 (immunocompetence handicap hypothesis)...
View Article最後一隻雌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可能是「水中大貓熊」絕種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兩棲爬蟲萬事屋 – Herptile’s Yorozuya 中國蘇州動物園最後一隻雌性斑鱉(Rafetus swinhoei)在 4/13 的人工授精結束後死亡。根據報導,麻醉及人工授精過程進展順利,在開始之前身體狀況良好,死因尚不清楚。已經計劃進行屍檢,並且已經收集並保存了她的卵巢組織。...
View Article太陽餅沒有太陽,隱翅蟲也不一定要隱翅
文/胡芳碩│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一年級,現任臺灣研蟲誌主編。研究興趣主要為隱翅蟲科(Staphylinidae)的系統分類學及擬鍬形蟲科(Trictenotomidae)之生物學等。研究文章發表於國內外各大期刊。 圖/翻攝報紙 沒多久前,報紙這張照片被轉到臉書板上,大家就開始議論,這個蜂哪裡隱翅了?翅膀這麼大怎麼會當牠是隱翅蟲?而我看到這些留言當下的反應是:「隱翅蟲一定要隱翅嗎?」...
View Article斑馬的條紋到底有什麼用?讓馬穿上外套破解百年謎題
這匹馬穿上了黑白條紋的外套是怎麼回事?以為穿了馬甲就認不出來了嗎?我們當然不會認錯,但那些總是圍著馬飛的馬蠅就不一定了。 Plos One雜誌最近發表了一篇新研究,試圖解開一個從達爾文時代起便困擾著科學家們的謎題:斑馬究竟為什麼長著條紋?答案可能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條紋能夠避免蟲子的叮咬。 百餘年近二十個假說嘗試解釋斑馬之謎 在過去的 150...
View Article換一次牙胖一次,大象一輩子要胖五次
體重,反映出一個個體的生活方式。體重改變反映出個體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在成年以後的很長時間裡,體重基本趨於穩定。除非你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調整或出現某些健康狀況,你的體重可能長期保持在一個差不多的數字,或者緩慢上升(發福)。 那麼,動物園裡生活日日沒啥變化的動物,體重應該是很穩定吧? 並沒有。 瑞士蘇黎世大學動物診所的克裡斯丁·舒福曼(Christian...
View Article這是我們的生存之道!自然界中那些同類相食的動物
編按:人們對「吃同類」(cannibalism)這件事的看法大多是負面的。即使是為了活下去所做的不得已決定,在旁人聽來還是有些牴觸。但其實撇開人類不談,吃同類在動物界中可是見怪不怪。 科學家將把同類視為食物的行為定義為同類相食。目前已觀察到超過 1500 種生物有這種習性,而同類相食又可以分成三大類:性別間、體型間和子宮內。 都是為了孩子好 性食同類(sexual...
View Article別小看無腦水螅,牠可以用神經系統和細菌溝通呢!
許嘉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由目前的證據推測,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神經系統在演化上出現的時間比後天免疫系統還早,在後天免疫系統還沒發展出來的年代,神經系統在動物演化的長河中就扮演了與細菌房客交流的重要的角色!...
View Article從書面到網路,全球第一個3D互動式鼠腦圖譜上線了!
李志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D變3D,實驗小鼠腦細胞圖譜立體化 2018年11月,在經歷 5 年的資料分析與整合後,藍腦細胞圖譜 (Blue Brain Cell Atlas) 於瑞士的神經科學研究機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誕生。這個號稱第一個提供小鼠全腦數位 3D...
View Article我的寵物貂怪怪的?這時候就交給獸醫吧——《獸醫超日常》
「寵物貂,牠們是世界上最可愛、最高貴的心肝小寶貝了。」 ──英國作家D.H.勞倫斯(D. H. Lawrence) 「我剛剛幫你排了一個急診病患。」海柔把頭探進我的診間,說道:「是一隻貂。顯然牠的行為很反常,飼主很擔心,所以要直接帶牠過來。」...
View Article真相水落石出!但,嗑大麻嗑嗨了的貂要怎麼治?——《獸醫超日常》
本文接續上一篇:我的寵物貂怪怪的?這時候就交給獸醫吧——《獸醫超日常》 誤食大麻的貂 這下子,一切都有道理了。我全都明白了。在我面前的這隻寵物貂嗑藥嗑茫了,牠現在high 得亂七八糟! 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案例。我記得在獸醫學院學過狗吃大麻會怎麼樣,但沒學過貂會怎麼樣。不過,合理推測,這兩者的症狀和療法應該類似。至於牠的預後如何,關鍵在於牠吃了多少。 圖/pixabay...
View Article下半身都沒了還能持續趴趴走,被真菌控制的十七年蟬發生了什麼事?
文/小肥波│販賣腦汁維生的蛋散,最愛吃喝玩樂,望有錢從天而降,全人類不須工作。 脫魯 繁殖 我等 17 年,欸等等我的下半身咧? 試想像經歷了 17 年的地底生活後,你要破土而出準備交配,完成物種的繁衍使命,卻發現原來下半身都經已不存在,你會有什麼感受?這正是北美周期蟬的悲哀。北美現時有 2-5% 周期蟬在鑽入地底前已有蟬團孢霉 (Massospora cicadina)...
View Article從鯊魚研究到投資專家,那些年中研院教我的事──專訪李柏鋒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編輯|劉芝吟、美術編輯|林洵安 生態到理財的跨界進擊 科技媒體《 INSIDE 》主編、線上理財課講師……李柏鋒的斜槓人生,多半圍繞著投資理財。然而在這之前,他曾在中研院從事科學研究長達十年,鑽研的還是毫不相干的鯊魚!李柏鋒分享了生態研究工作者的日常與甘苦,也述說基礎科學訓練的跨界影響力。 很多人認識李柏鋒,是從 INSIDE...
View Article嫌疑犯 X 的獻身!被消失的訂婚戒指與綠鬣蜥
「要是被變成一隻綠鬣蜥,你的日子就真的天翻地覆了。」 ──奇幻小說作者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支支吾吾的客戶 「有位客戶在電話上。」櫃檯總機珍妮急急忙忙衝進處理室。「她想找獸醫問綠鬣蜥的事,沒說是什麼事,但她聽起來很慌。我想應該可以找你吧。她在二線。」 「好,謝了。」我說著接起處理室的電話。 綠鬣蜥要多久才能消化?圖/pixabay 「喂? 我是獸醫強納森。需要什麼協助嗎?」...
View Article綠鬣蜥趴著也中槍!人家對戒指才沒有興趣呢
本文接續上一篇:嫌疑犯 X 的獻身!被消失的訂婚戒指與綠鬣蜥 「蘿潔絲小姐帶蓋瑞過來了。」莎拉挑起一邊眉毛,悄聲補充道:「祝你好運。」 尊客駕到 我朝候診室走去。蘿潔絲小姐很年輕,我猜大概二十五歲上下,黑色的頭髮,黑色的妝容,戴了很多耳環,身穿厚重的黑色大衣,蓋瑞的頭就從大衣領口探出來。 「蘿潔絲小姐嗎? 請過來這裡吧。」我說著領她走進我的診間。她解開幾顆大衣的扣子,把蓋瑞抓出來,放在診療檯上。...
View Article地下最強的非洲鼴鼠如何能不怕酸也不怕痛?
文/小肥波│販賣腦汁維生的蛋散,最愛吃喝玩樂,望有錢從天而降,全人類不須工作。 不能只有你不怕痛!人類也想要啊! 能在地下惡劣環境的非洲鼴鼠近年成為熱門的養生研究對象,主要因為有極低代謝率、身體機能幾乎不退化,也極少罹癌,學者都希望能從中找到令人類更長壽更健康的方法。鼴鼠還有一種特殊身體機能,也非常值得探討:牠們無法感受到由強酸、辣椒素等物質造成的痛覺。 德國 Max Delbrück...
View Article蚊子也會被吸血?不叮人但「叮蚊」的庫蠓
夏天除了悶熱外,最令人厭惡的就是被蚊子叮咬! 能夠讓戶外的玩樂瞬間成了抓癢大會的昆蟲,除了蚊科的家蚊及斑蚊外,還有蠓科的小黑蚊(臺灣鋏蠓;Forcipomyia taiwana)肆虐。大家對於蚊子一定不陌生,但到底蠓是什麼呢?蠓屬於雙翅目(Diptera)下的蠓科(Ceratopogonidae),而鋏蠓屬中又有超過 137 種會吸血。 蠓的體型較蚊子小(約 1-3...
View Article從太平洋吃到大西洋,黑鮪魚如何被吃到瀕臨滅絕的?
本文章轉載自《奧秘海洋》雙月刊〈被日本人吃上榜的美國海鮮大西洋黑鮪〉。原文出處:《海鮮的真相》ISBN 978-986-05-7436-4 作者:何汝諧、鄭有容。 Sashimi,跨越國際的日本飲食文化 日語為「刺身」,發音念作 Sashimi,古稱魚膾、膾或鱠,通常是將新鮮的魚介貝類切成薄片,佐以各式調味料而食用的食物統稱。其清淡並呈現食物的原始美味,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菜式之一。...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