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
新年的到來總是讓人非常興奮、充滿幹勁,但是地球上有一些美麗的生命,就像是剛剛過完的 2019 年一樣,注定要永遠離開我們了── 讓我們跟「伊曼 (Iman)」說再見囉。
伊曼是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Sumatran rhino),2019 年 11 月 24 日,她在婆羅洲 (Borneo) 的沙巴 (Sabah) 病逝了,這代表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已正式絕種,而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 統計,目前全球僅剩不到 80 隻的蘇門答臘犀牛,處境可說是岌岌可危。
伊曼走的時候年齡約 25 歲,在 2014 年,因為復育計畫(breeding program)的緣故,她被帶至動物保護區接照顧,當時人們已經發現伊曼罹患子宮肌瘤 (uterine fibroid tumors),在這之後她的健康狀況迅速的惡化:腫瘤雖屬良性,但是仍然持續擴大,漸漸壓迫到伊曼的膀胱 (bladder)並且帶來劇痛,讓專家們感到為難的地方在於,動手術切除腫塊可能導致大出血,讓死亡風險更高。而根據馬國報導(Sabah News Today;SNT),伊曼逝世的時候體重約為 476 公斤,在她死前的幾個月之內,她瘦了足足 44 公斤,這是因為病痛所致。
倖存個體相繼過世,繁衍機會渺茫
至於剛才所提到的復育計畫後來進行的還好嗎?這就要從更早之前的情況說起了,在 2019 年 5 月,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隻蘇門答臘公犀牛「塔姆(Tam)」因為器官衰竭而死亡,過世的時候已經三十幾歲了,算是犀牛當中的高齡者。
牠被捕時大約是 20 歲,人們原本相當期待牠能夠在專家的看顧之下成功繁衍子嗣,但是這個期望最後還是落空了:塔姆被捕的時候,還仍然存活在野外的蘇門答臘母犀牛數量已經少到不行了,再加上保護區內的母犀牛又因為生殖器官疾病,導致難以生育,例如:在2017年接受安樂死的「澎東(Puntung)」以及先前我們介紹的伊曼,都是在被捕時就已經罹患子宮肌瘤,況且塔姆本身精子數量比較少、活性又不夠,這些都讓原本大家規劃好的育種計畫難以實踐。
生存壓力:環境破壞、盜獵歪風與隔離
但是為什麼蘇門答臘犀牛的數量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稀少?牠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呢?
蘇門答臘犀牛在 1814 年首次被人發現,牠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犀牛品種,而且也是唯一的亞洲「雙角」犀牛,血統跟現今其他犀牛品種相比,牠們又更靠近已絕種的「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Wooly rhino)」。
蘇門答臘犀牛以前曾經遍布東印度、緬甸、泰國以及馬來半島,但到了今天,我們只可能在印尼的某些地區找到牠們,例如:蘇門達臘 (Sumatera) 跟婆羅洲 (Borneo),屬於「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物種,而且為了避免牠們慘遭盜獵者毒手,學者正在積極的瞭解蘇門答臘犀牛的平均活動範圍,希望可以不要再讓憾事發生。
根據統計,在最近這二十幾年來,蘇門答臘犀牛的數量下滑了將近百分之七十,專家普遍認為這是由於棲地喪失 (Habitat loss) 還有盜獵 (Poaching) 所致。只要世界上還有人堅信犀牛角具備神奇的藥效、將它們當成炫富商品或是在黑市開出天價來購買,就會有獵人甘願冒著生命危險闖入野生動物的棲地,想來個發大財。但是盜獵的過程往往是緩慢而殘忍的,因為獵人在取下動物組織以後,通常會將牠們棄置在野外流血而死。
在野外,蘇門答臘犀牛的發情間歇時間是 3 到 5 年,發情(Oestrus)的預兆有:頻繁噴撒尿液、尾巴搖擺、生殖器官摩擦與其他形式的肢體接觸。而且由於雄性犀牛有著獨來獨往的特性,所以在執行育種計畫時一定要特別小心,免得讓雌性犀牛遭受不必要的傷害。
現在也有學者發現,「隔離(Isolation)」也是造成蘇門答臘犀牛數量變少的原因之一,因為現在牠們現在的數量真的太少了!而且又距離同伴這麼遙遠,長期沒有找到交配機會的個體,生殖器官很容易長出囊腫 (Cyst)或是纖維化 (Fibrosis),所以專家才會這麼積極的發起計畫,追捕仍然存活的野生蘇門答臘犀牛,這樣才有機會將牠們聚集在一起,增加成功繁殖的機會。
延伸閱讀:
- Malaysia Says Goodbye to Iman, Its last Sumatran Rhino
- Last Sumatran rhino in Malaysia dies
- Poaching for rhino horn
- Malaysia’s last known Sumatran rhino dies
- WWF:Sumatran Rhino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離世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病逝 全球剩80頭
- 大馬最後一隻蘇門答臘公犀牛死亡 全球剩下不到80隻
- 【以馬毛製成】科學家研發仿真犀牛角 希望遏止濫殺盜獵歪風
- 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
文獻參考
- Pusparini, W., et al. (2015). “Rhinos in the Parks: An Island-Wide Survey of the Last Wild Population of the Sumatran Rhinoceros." PLoS One 10(9): e0136643.
- Zainal Zahari, Z., et al. (2005). “Reproductive behaviour of captive Sumatran rhinoceros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Anim Reprod Sci 85(3-4): 327-335.
The post 永別了,伊曼: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病故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