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詠萱
2018 年 7 月,在南安瀑布發現了一隻與母熊失散的臺灣黑熊小熊。原本希望讓走失的小熊能在野外等到母熊回來照料,但因遲遲等不到母熊,又遇到颱風來襲,爾後判斷小熊無法獨自在野外存活,專家不得不介入照料,決議讓小熊接受短期人工照料後,再進行野放訓練。
這趟「小熊來人間」的旅程長達達 9 個月,被暱稱為「妹仔」的南安小熊並在 2019 年 4 月 30 日於花蓮山區完成野放。
在南安小熊野放後,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在近日出版《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紀錄臺灣黑熊保育研究的珍貴經驗,講述南安小熊照料的故事。
泛科學這次邀請到本書作者、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熊類專家黃美秀,分享與小熊相處的細節、臺灣黑熊的研究狀況,以及目前遇到的保育困境與黑熊的未來。
臺灣黑熊到底有多少隻?
目前的估計認為,臺灣黑熊的剩餘數量約為 200 到 600 隻。這個數量的範圍較大,主要是由於這是透過估算的結果,參照了已知的臺灣黑熊棲息環境,再參照推算可能的棲地範圍,並參考國外小族群、瀕危的熊類族群密度數據,加上許多因素交叉比對算出來的數據。
黃美秀團隊 2012 年估出臺灣黑熊的分佈圖,有將近一千個點位,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有一小部分在海岸山脈,佔臺灣面積約 23%。這些資料主要包含熊的糞便痕跡資料搜集、花了兩三年明查暗訪的資料,再加上模型預測。
另外,棲地估算也會依照環境的品質、狀態分級進行考量,主要依據其海拔高度、位置屬保護區內外作劃分。目前觀測到的臺灣黑熊分布海拔高度,大約在 300~3700 公尺,其中在 1000~2500 公尺的範圍內密度較高。
而在超過 3000 公尺的棲地,熊的食物不多,因此熊的數量也就較少;另外,低海拔地區則因為人類活動頻繁、車水馬龍,熊數量為數不多。玉山國家公園內,屬於臺灣黑熊密度是臺灣最高的地區。而密度則參考美國、日本族群比較小的熊類密度數據,將資料再做交叉比對,才得出 200~600 隻臺灣黑熊的估計數據。
黃美秀曾提過,臺灣的棲地最高乘載量估計可達 5000 隻臺灣黑熊,計算方式與估計臺灣黑熊數量的方式差不多。這個估算也是為了回應「600 隻已經很多了」這樣的說法。研究內容比對國外開放狩獵的健康族群密度帶入臺灣面積資料,同樣也做層級分類、棲息地品質,得到的數據超過 5000 隻。參考的族群其中之一是美國棕熊,這種熊類體型與臺灣黑熊差不多,吃的也差不多,另外也有參考日本本州熊的資料。
臺灣黑熊目前為瀕臨絕種的動物,有資料顯示安全數量為 2000 隻,但是否臺灣黑熊數量達到 2000 隻以上,就代表可以真的高枕無憂了?黃美秀表示,過去的保育概念會找出一個特定的數據以進行經營管理,但現在的概念中,更重要的是物種的「生態功能」,例如在美國,狼及一些食肉目可以控制白尾鹿、馴鹿的數量,免得他們過度吃草,草被吃完做窩的小鳥就會沒地方築巢,甚至會影響到水文,甚至連鎖效應下造成魚類滅絕。
斷掌之熊:臺灣黑熊在野外
目前臺灣黑熊遇上的困境還包含了「獵具誤捕」的情況。黃美秀提到,在野外研究時常常會遇上因誤踩陷阱斷掌的熊,讓她相當痛心。
這些會誤捕熊類、讓熊類斷掌的獵具,主要為捕食草食獸的套索、鐵夾。這類的獵具在美國是被禁止使用的,所以美國沒有發現有熊類斷掌的現象。日本則會在獵捕山豬、水鹿時使用套索,因此日本的熊也發現有斷掌的情況。
雖然目前日本對於套索的設置開始有些規範,但目前看來套索誤傷熊類的狀況並未減少。先前在討論獵具使用時,有人提出可參考日本限制套索直徑 12 公分的做法。但與日本交流的經驗顯示,即使近年開始限制套索設立的直徑,還是有會收到誤傷熊的通報,而且數量並不少。
從事黑熊研究、為捕捉黑熊,黃美秀也會使用套索、鐵桶製作熊類陷阱。黃美秀表示這些研究用的套索是國外熊類研究人員經長期測試而研發而成,設計上是對熊類安全而使用較粗的材料製作套索,且彈力和強度都經縝密考量。且研究黑熊時,每天都要巡邏陷阱。除了套索,如果交通允許也會使用鐵桶作為陷阱,盡可能減少動物的緊迫。
讓大家更認識黑熊:南安小熊的故事
而關於南安小熊,一開始對於小熊的照料就設定了「小熊回家」是最終不容妥協的目標。而這次剛好也透過小熊讓大家更認識臺灣黑熊及保育,打破民眾對於某些保育問題的迷思。
新書《小熊回家》也是由此而來:「我在臉書上有『黑熊小學堂』,隔一段時間會寫一些文字,每篇文章會談一個議題,而這次出版的書就是整理了臉書上的議題,再加上一些新的文字,重新編輯而成。」黃美秀談起新書的內容。
在小熊照養過程中,的確帶來了很多驚喜。但研究上並沒有真的發現到什麼與原本認知不同的地方。黃美秀則表示,南安小熊仍帶來了很多珍貴的觀察:「只能說小熊的許多行為不會讓人驚訝,但可以在已知框架中,看到更深入、更多細節的東西。像是我們已知黑熊的嗅覺很好,但從沒想到有好到連土裡的小螞蟻都聞得到。」
只要關心,就能加入保育的行列
臺灣黑熊保育刻不容緩,許多想要為臺灣黑熊出一點力的人,除了募資捐款外,黃美秀則表示還可以用自己在各領域的影響力,幫助臺灣黑熊保育:「有的人有時間,有的人有錢。但也許有些人沒有時間也沒有錢,但只要對這個領域有關注,就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在他工作範圍裡面影響很多人。」例如之前有廠商跟協會合作一起推出一款黑熊衣服,盈餘供作黑熊保育。
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創作者將臺灣黑熊放入作品中。甚至於之前有位小朋友的媽媽跟黃美秀聯繫,希望得到授權畫小熊去參加國外繪畫的比賽。這個小朋友就是用他的方式,展示他關心的議題。
而對於有志於從事保育研究的高中、大學生,黃美秀也分享了自己的初衷:「我當初會走進這一行,很簡單純粹是興趣與熱情。」投入之初也不曾考慮過山裡會遇到颱風等各種危險。應該要找到自己真心熱愛的事物,去感受過自然的悸動,找到自己內心的熱誠。如果希望持續下去,要先找到讓自己感動的元素,能夠再學習充實的專業技術都是其次。
延伸閱讀:
- 野放過後,關心小熊的你可能還想知道……——《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 南安小熊回家了,那「熊麻雞」去哪裡了呢?——《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 南安小熊落難記:故事,從一隻走失的小熊開始——《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
想認識更多有關臺灣黑熊的故事嗎?紀錄片《黑熊來了》即將於 12 月 13 日與大家見面啦!
The post 小熊回家,然後呢?該如何給臺灣黑熊一個安心的家園?──專訪黑熊媽媽黃美秀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