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棲息在厄瓜多爾中北部的「變形蛙」(Pristimantis mutabilis),能讓原本光滑的體表佈滿刺棘凸起,這是首度知道兩棲類有「變形」的能力。
發現者是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博士生凱瑟琳(Katherine)與她的丈夫Tim Krynak。其實這種「變形蛙」2006年就被發現,而且牠的近親也具備變形的能力,只是過去都沒有研究報告。
研究團隊研究發現,給「變形蛙」一首歌的時間-大約3分鐘多,牠就能改變體表。他們認為,這項發現會影響我們對物種的定義及鑑定,可能會需要比過去更長期的野外觀察才能區分不同種。研究發表在《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凱瑟琳和Krynak暱稱這種蛙為「龐克搖滾樂手」(punk rocker),因為牠的表面佈滿了刺棘狀的凸起。之前Krynak用杯子抓過一隻,隔天再觀察牠卻發現牠不再「龐克」,只有光滑的體表,還因此以為凱瑟琳抓錯隻了。她說:「我把牠放回杯子,還放入了一些苔蘚,牠的『刺』居然長回來了!我們都無法相信看到了什麼,這隻蛙改變了牠的表皮。」當蛙再被放在白色的光滑背景,牠的「刺」又消失了。凱瑟琳推測,「變形」具有擬態、偽裝的效果,使這種蛙能夠躲避天敵的攻擊,不過這推測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參考資料:Shape-shifting frog discovered in Ecuadorian Andes. Phys.org [March 23, 2015]
研究文獻:Guayasamin, J. M., Krynak, T., Krynak, K., Culebras, J. and Hutter, C. R. (2015), Phenotypic plasticity raises questions for taxonomically important traits: a remarkable new Andean rainfrog (Pristimantis) with the ability to change skin texture.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73: 913–928. doi: 10.1111/zoj.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