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動物世界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披毛巾的小猴、會哭的蛇,直擊「野生動物急救站」救援前線

$
0
0

文字採訪/林婷嫻
攝影/張語柔

當代的動物保育議題,無論是棲地保育或是野生動物復育,都與人類的行為選擇息息相關。本次專題,希望初窺這個龐大題目的一角:生而為人,遇上野生動物,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飛鳥折翼,野獸落難,沒有健保,沒有親友陪伴,牠們是全台灣最難照顧的一群病患。
一個特別的單位,醫護人員得躲過野生動物的齒爪,全力醫治無法溝通的病患。

我們救治的是,人類在方舟上的同伴,散失在野外的親人。

──野生動物急救站,粉絲頁自介

位於南投集集的野生動物急救站,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目前工作團隊總計有二十位,分別為醫療組、訓練收容組、解說教育組。其中,解說教育組的角色,負責將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傷知識,從火星文轉化為地球文,向大眾解說溝通,而臉書則是近年來火力全開經營的傳播管道。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詹芳澤副研究員說明:「影響野生動物的健康狀況,最主要的因素來自於人,像是環境設施、馬路開發、農業用藥,經常讓野生動物受傷。」基於獸醫的立場,野生動物急救站希望透過臉書將各種動物傷害傳播出去,讓民眾了解其原因和救治過程,藉此減少更多野生動物傷害發生。

除了分享野生動物救傷的知識,臉書也會公開許多幕後工作秘辛。例如,野生動物急救站的手術台,像是一個「許願池」,在這裡說的話都會成真。若獸醫師鐵齒在手術台說了:「五色鳥來五隻」,按照經驗慣例,過沒多久就真的會送來五隻五色鳥需要救治。

在 2019 年 5 月 28 日這天快下班時,獸醫師不小心在手術台「許願」,突然送來了一批需要救傷的動物。這幅繁忙的工作景象,小編團隊立刻拍了下來、上傳臉書,讓網友看見並瞭解野生動物急救站的實際情況。

披毛巾的小猴、會哭的蛇,最有愛的小編們用第一手紀錄傳達情感

目前野生動物急救站的小編共有三人:鄭琪叡、林盈采、劉佩珊,以及帶領團隊的蔡繼鋒助理研究員。小編們平時除了照顧與訓練野生動物,也需設計團體參訪的解說教案,因此只能把握零碎時間構思臉書的貼文。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臉書貼文,字裡行間之所以較有溫度,是因為三位小編都是在第一線照顧野生動物,自然有了最真實的觀察與感情。

小編林盈采提到,急救站有一隻小猴子比較沒有安全感,都會把毛巾披在身上,像是史奴比動畫裡的查理布朗。當照養員餵小猴子吃水果,若毛巾滑掉了,小猴子會緊張兮兮地先抓住毛巾,再伸手拿水果。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水果和毛巾需求量非常大,仰賴民間的物資捐助,因此林盈采便將小猴子披著毛巾的可愛模樣,編排成如同《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的阿富汗少女,分享到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臉書。一方面為了讓大眾了解野生動物的適應狀況,一方面也對捐贈物資的善心人士表達感謝,即使是收到 NG 水果,急救站的夥伴和野生動物也很開心。

除了暖心的真猴真事,野生動物急救站也有傷心的案例。有一次急救站送來一隻嚴重創傷的王錦蛇,幾乎回天乏術,救了這條蛇的先生,很難過地說:「我第一次聽到蛇在哭,請你們盡量救牠。」

小編劉佩珊說明,其實蛇不像人類會表達情感,彷彿哭泣的聲音,只是氣體進出體腔發出的聲音。但是這條王錦蛇受傷情況,顯示出人類對於蛇的理解,需要再加強,特別是人們經常認為蛇有害而誤殺。因此便將這案例分享在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臉書,提醒大眾「蛇不會主動攻擊人」、「王錦蛇是天然的捕鼠器」,而「蛇會哭」的擬人化,則讓民眾更能同理這隻動物的處境。

有時候,給野鳥的疼愛是手放開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臉書,經常接獲民眾回報在某處看見落巢的小鳥、或是迷途的野生動物。小編林盈采會請民眾拍照、透過臉書私訊,並且即時觀察照片判斷是否該讓野生動物留在原地、或是送到急救站救援。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詹芳澤副研究員表示:「其實沒有傷病的動物,不用特地撿來送到急救站,人類過多的愛是負擔。」特別是繁殖季節的小鳥落巢,通常小鳥的爸媽就在附近,這時若特意撿來急救站,反而是拆散美滿家庭。因此,小編們積極透過急救站的臉書傳遞正確知識,協助民眾處理眼前的狀況,讓資源投注給真正需要救援的野生動物。

除了臉書溝通,小編鄭琪叡分享,工作中也經常接到民眾來電詢問「撿到動物怎麼辦」,話筒另一端的民眾通常都很緊張,因此要先讓對方冷靜下來,並且說服對方做正確的事。相對於臉書的文字溝通,電話中需要更多即時的互動。

小編劉佩珊強調,野生動物急救站的假日人力吃緊,有時候值班小編手上會沾滿野生動物的大便,來不及接電話。因此若民眾發現假日電話無人接聽,就請一直打,值班小編忙完會立刻接聽電話。

工作中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小編們。攝影/張語柔

不管野生動物急救站嗑了什麼,都是為了讓大家理解正確知識

2017 年 4 月,臉書出現了一則讓許多人驚呆的貼文:野生動物急救站收到兩隻野生沙威瑪寶寶。其實,這不只是惡搞而已,背後有著急救站小編們對於野生動物的關愛。

沙威瑪寶寶這則貼文,終極目的是教育大眾「撿到野生動物時該怎麼做」。當時的小編自己用紙黏土做了兩個沙威瑪寶寶,話題性的操作成功創造驚人的聲量。雖然出現部分重視政治正確的網友批評,但更有許多民眾特地來到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臉書給予五顆星支持,鼓勵政府的宣傳不必死板。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蔡繼鋒助理研究員認為:「善用網路風向來帶宣傳,有聲量才能真正傳遞想要表達的。」因此小編們每天都會在社群媒體關注時事,出其不意地鋪梗吸引大家注意。而當更多人透過臉書即時了解野生動物的救傷資訊,也能減少生活中野生動物受傷的風險,或減少健康的野生動物被誤送到急救站的情況。

身為獸醫的詹芳澤副研究員說明:「其實野生動物是環境的健康指標,如果這個環境很健康的話,在這個環境裡生活的人類也會快樂。」為野生動物著想,其實受益的不只是野生動物,生活在相同生態系中的人類亦能受惠。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詹芳澤副研究員、蔡繼鋒助理研究員。攝影/張語柔

參考資料

如有拾獲野生動物,處置方法等可參考:幫助傷病野生動物救傷 停、看、聽

The post 披毛巾的小猴、會哭的蛇,直擊「野生動物急救站」救援前線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