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恭喜恭喜。
每逢新年,大家對這兩句祝賀詞肯定耳熟能詳。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句「恭喜」,其實源自於人們劫後餘生發自內心的祝賀──熟悉的人可能已經知道了,沒錯,這次我們要講的是有關年獸的傳說。
好久好久以前……先來說說年獸傳說
相傳古代有種叫作「年」的怪獸,這種怪獸頭長犄角、眼如銅鈴,並且凶猛異常。每年,「年」都會下山來吃食牲畜、糟蹋莊稼,甚至還會吃人!因此每到「年」即將出現的時候,村民們便會躲到深山以躲避年獸。
某一年除夕,村外來了個老乞丐。這老乞丐拄著拐杖,有著長長的白鬍,看似還有那麼些仙風道骨。他來到村子裡乞討,可是平時遇見乞丐,村民都不一定理會,這個時候大家忙著收拾,根本無人搭理。老乞丐沿路乞討,終於遇上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老婆婆將乞丐請回家中,給予他一些食物,並且告訴他年獸就要來了,勸他跟著居民一起上山避難。誰知老乞丐聽了哈哈大笑,說只要讓他待在家中一夜,一定可趕走年獸。老婆婆苦勸不聽,只好答應他的請求,上山避難去了。
當晚,年獸進村。放眼望去,只有老婆婆家燭火通明,仔細看門戶都貼滿了紅紙。年獸看見光明,認為家中有人,便向老婆婆家中跑去,忽然聽到霹哩啪啦的聲響,立刻嚇得停下腳步。這時家門大開,老人現身,手中拿著爆竹往年獸扔去。年獸大驚失色,落荒而逃。
隔天早上,回到村子的村人們發現村中安然無恙,而老婆婆家貼著紅紙,院子裡一堆竹節在柴火中劈啪作響,屋內蠟燭還發著餘光。一問之下才知道是老人趕走了年獸。事情傳開了,鄉親們紛紛到親友家道喜問好。從此之後,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年獸怕紅、怕巨響、怕火光,於是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放鞭炮,當夜也會燈火通明,稱作「守歲」,並在初一時候互道恭喜。
年獸的傳說版本眾多,不過故事內容大同小異,有的相當平鋪直敘,有的則加入許多細節,讓故事顯得更生動。大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年獸的外貌以及如何作祟,第二部分描述如何發現年獸的弱點,第三部分則會以這些趕走年獸的方法,衍生成與過年相關的習俗。
這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除了年獸之外,還有另一種「夕獸」,做的事情和年獸相當類似,這則傳說大家可能就陌生了。
除了年獸,還有夕獸?
據說,「年」與「夕」的關係就像「鳳」與「凰」,公的被稱為「年」,母的被稱為「夕」。年獸的傳說解釋了過年的由來,夕獸的傳說則解釋了除夕之所以被稱為除夕的原因:夕被除了,故稱「除夕」。
關於除夕的故事,同樣也有很多版本,筆者聽過的一則故事,說的是一名英雄追殺夕獸一整年,終於在除夕當天斃了夕獸,因此當天就叫作除夕。不過這邊收錄的是另一則夕獸傳說的版本。
夕獸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牠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拿它沒辦法。
於是有一年,灶王爺上天請來了一位叫作「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這一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後一天,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神童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曆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每到這時,百姓都希望自己都有「年」手中的紅綢和爆竹,於是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過年時都有的紅對聯、紅鞭炮。
有趣的是,這則故事順便解釋了過年的由來,排擠了年獸的存在。而不解的是年獸只是被嚇跑,夕獸是被順利「除掉」的,因為「年」年年要過,但除夕有個「除」字,只能委屈夕獸在故事中死去了。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年獸和夕獸的故事互相衝突,似乎在爭奪對新年的詮釋權?雖然妖怪故事版本眾多,互相矛盾的事所在多有,不過在這個例子上,有另一個特別的原因:因為年獸與夕獸是相當晚近才出現的傳說。
實際上,古籍當中從未有過關於年獸或夕獸的記載。
文獻中不存在的年獸與夕獸傳說
翻閱古代文獻,無從找到任何與「年獸」或「夕獸」相關的紀錄。年獸和夕獸,應該是從「過年」和「除夕」這兩個詞彙衍生而來的產物。傳說中,這兩個詞彙是因著這兩隻怪獸而來,然而「年」這個字本身就有意義,而除夕之所以稱為「除夕」,也有它發展的脈絡,因此傳說可說是倒果為因。
「年」在甲骨文裡是「上禾下人」的組合字,描繪出人揹著穀物的模樣,表示「五穀豐收」。該字字義最終衍伸成為「穀物成熟的週期」,而北方的溫帶作物是一年一作,變成了我們現在認知上,季節循環一周的年。
至於「除夕」之所以叫作除夕,可以拆字來看。「夕」是夜晚之意,而「除」,是因為它確實起源於一個驅邪的節日:大儺。所謂的「儺」,是中國一種戴面具驅鬼逐瘟的跳神信仰。
「儺」從先秦時代就有,周代時朝廷還有專門舉行儺禮的職位「方相氏」,該職位由軍人所任。《周禮.夏官》中就提到:「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率百隸索室驅疫。」
這個儺禮,孔子其實也有參加過。《論語.鄉黨第十》說:「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講的就是孔子穿著朝服,等著人來家裡行儺逐疫的紀錄。甚至臺灣的家將、七爺八爺也是儺文化的一種。
這個「大儺」,最開始是在(後來演變成臘八的)臘日當天或前一天舉行,後來這種祭祀被稱為「逐除」,又從臘八改到了春節前一天晚上,才成為我們今天的除夕。
年獸與夕獸會是什麼獸?
雖然過去的文獻中找不到年獸與夕獸,但該傳說既然是從「逐除」演變而來,那應該會有個被逐除的原型。那個被逐除的惡鬼是什麼?單純只是對瘟疫具體話的想像嗎?或者真的是對哪種猛獸的恐懼呢?
從年獸與夕獸的傳說,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猛獸的特徵:
- 吃人
- 不冬眠
- 害怕聲響與火光
- 害怕紅色。
要判別是何種猛獸,第一點沒有幫助,第二點可以略微剔除一些會冬眠的物種,第三點毫無幫助,因為一般的野生動物幾乎都害怕突如其來的火光和聲響,然而第四點「害怕紅色」尤其重要……
因為這代表這種猛獸看得到紅色!
顏色其實可以說是大腦對於不同波長(或頻率)的光線所產生的幻覺,人類能看見的光被稱為「可見光」,波長約在 390nm(紫光)到 700nm(紅光)之間,只占光譜中很窄小的範圍。
由於眼睛構造的不同,每種動物處理光的方式都不太一樣,眼中看到的世界也大相逕庭。眼睛中與顏色感應相關的構造被稱為「視錐細胞」,人類擁有三色視覺,就是因為擁有分別對紅、綠、藍三種顏色特別敏感的視錐細胞。大多數哺乳類動物,由於缺乏第三種視錐細胞,只有雙色視覺。
此外,鳥類擁有四色視覺,第四種視錐細胞使牠們能夠看見紫外光;蜜蜂雖然是三色視覺,視錐細胞卻是對綠、藍、紫外光特別敏感;響尾蛇則擁有特殊的感應器「頰窩」,使牠們能夠看見紅外光。
視覺與色覺的機制相當複雜,每個物種都不一樣,難以一概而論。人類的三色視覺雖然比起大多數哺乳類動物來得優秀,但相比於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昆蟲,人類只能看見光譜中非常窄小的一塊。簡言之,要找到和人類一樣能夠清楚分辨紅色的動物,其實並不多,而與人類親緣相近的靈長類,則多數同樣擁有三色視覺。
也就是說,年獸與夕獸的原型,很有可能便是某種猿類,過去中國人民的生活中應該少不了碰到這些猿猴。而根據文獻,這種猿猴其實在很多文獻都有被記載下來。
那便是「山臊」。
山臊又是什麼?
山臊又稱「山魈」。如果你上網搜尋,第一個找到的圖片可能是同樣被稱為「山魈」的非洲猿類。
該猿類是雜食性,性情兇猛,就連豹也不敢輕易招惹,且時常破壞人類的莊稼,被視為農業害獸。這樣的背景讓人不禁聯想到年獸,不過山魈並非中國的物種,這樣的名稱只是一種借用;但這也表示,猿類對於人類,的確是能夠製造與年獸相似的困擾。
山臊在文獻紀錄中非常多,文獻中大多描述牠:人面猴身,大約一尺高,一足反腫。有的文獻描述母的山臊會施脂粉,這可能是對於猿猴面紅的解釋。有的文獻則說牠會偷鹽巴和偷用火來煮食蝦蟹,碰到牠還會使人生病。
其中可以看見年獸傳說端倪的,是南朝梁代宗懍的 《荊楚歲時記》中的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當中提到,正月一日的時候,楚民們會在庭院中燃放爆竹,以辟除山臊惡鬼,這不但是逐除惡鬼,同時也闡明了山臊和爆竹之間的關係。
年獸與夕獸的傳說,也許是從辟除山臊的習俗演變而來。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山臊在中國幾乎成為山中精怪的代名詞,但在台灣卻鮮少有人聽過山臊。然而從前的台灣人確實是知道山臊的。
日治時期,1921 年片岡嚴的《臺灣風俗誌》〈臺灣人對鬼怪的迷信〉一章,便收錄了「山臊」一條;「山魈」這個詞也曾出現在《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中幾次,事蹟多是偷竊以及迷惑人心等等。然而這些報導都是轉述中國地方的山魈作祟事件。其中一則報導這樣寫:中國浙江山魈作祟,人在回應了山魈的呼喚後被迷惑出了屋外,等到被發現時,神智不清且嘴裡都是泥巴。
這聽起來不就是魔神仔的作祟方式嗎?在台灣,山中若發生了什麼奇異事件,大多傾向用魔神仔而非山臊解釋,山臊這個妖怪慢慢變得越來越鮮為人知,進而被魔神仔取代了。
年獸傳說的分析大致如此,而除了年獸之外,台灣其時還有非常本土的過年傳說。這則傳說與妖怪「燈猴」有關,說若是放油燈的燈鉤三年不燒便會成為「燈猴」,進而告狀上天庭,致使世界被洪水淹沒。礙於篇幅,對燈猴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我們工作室的官網觀看〈除夕夜的傳說──燈猴〉一文。
在此也再次祝賀大家,新年快樂、恭喜恭喜。
參考資料
- 年獸,到底是個什麼獸?果殼。
- 除夕:古代的(懶)人們怎麼過它?果殼。
- 儺文化。百度百科。
- 色界丨動物眼裡的世界是什麼顏色?知乎。
- 可見光。維基百科。
- 彩色視覺。維基百科。
- 過年囉!你所不知道的年節妖怪傳說。青悠。人本教育札記332期
-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The post 年獸襲來,過年補完計畫啟動:除夕結束的那聲恭喜背後,傳說的真相究竟是……?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