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動物世界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你愛的是貓,或只是愛上了那個愛著貓的自己?《我們為何成為貓奴?》導讀

$
0
0

導讀/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圖/Pixabay

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侶動物。然而不同文化對於不同動物的看法、熟悉度、以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都是大相逕庭的。好比對於歐亞大陸或北美洲的文化來說,馬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動物。然而馬這樣的動物並未在南美原住民文化中出現,這是因為奇蹄類的馬並不存在於南美洲的高原或雨林中,反而是偶蹄類的駝馬才是南美高原的日常。

那麼貓咪呢?由中東野貓所馴化而來的家貓其實也只是廣泛存在歐洲、北非、西亞、中亞、東亞與歐洲白人帶入的北美文化中。這也就是說,雖然貓咪與人類的關係至少長達一萬年,但是牠並非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貓咪為什麼有趣又如此重要?因為牠和人類的關係一向是若即若離。相較於由灰狼所馴化的狗來說,貓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並非透過合作狩獵、食用或直接收養成為寵物來達成。而人對貓的馴化一方面沒有造就貓的外表的多樣性,二方面也幾乎沒有改變貓的行為與性格。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貓對人的若即若離造就了牠在某些文化中的神祕樣貌與文化地位。

埃及石棺上的貓雕紋。圖/larazoni@Flickr

對於貓的世界,我們所知的太少了

很多人自稱貓奴,那是出自對貓咪的寵愛與情感投射,但是我們真的對貓這種動物,或是「貓科動物」,還有貓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嗎?例如「貓科」動物究竟有哪些?「貓屬」(genus Felis)動物究竟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種類的貓可以在相當乾燥的地帶生存?有些貓種卻需要生存在濕潤的森林中?為什麼有些貓甚至演化出可以游泳的蹼?有些絕種的「大貓」則演化出劍齒?為什麼全球的貓科動物骨骼結構大同小異,但在體型上卻有天壤之別?

身為一個演化生態學者,我一向認為我們對貓所知太少了。我所謂的太少並不是把貓置於一個類似「神祕學」的地位,而是我們對貓的執迷與喜愛很可能只是因為被馴化的家貓對上了某些人對寵物心理投射的胃口,其實我們對有關「貓」這個字的資訊的了解是狹隘的。所以我們很可能只是愛上了那個愛上貓的自己?而我們對貓有多少不熟悉的事呢?

華盛頓自然史博物館的「大貓」標本。圖/WikimediaCommons

好比說貓成為寵物的歷史吧。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被圈養或馴養的貓科動物並非只有家貓,其實石虎、藪貓等物種都曾經被視為寵物圈養。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只有中東野貓被馴化呢?

動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一直是生物學家關切的焦點議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貓的馴化只發生在中東地區嗎?除了中東以外還有那些區域是野貓到家貓發生馴化的中心呢?各種品系的貓的突變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有些馴化品系的貓是健康的,有些品系(例如摺耳貓)卻被認為具有生理缺陷?貓的乳糖不耐症是怎麼出現的?人類的馴化有關係嗎?如果貓咪的主食是齧齒類動物,那貓捉老鼠的故事要從哪個時間點說起?是一萬年前的中東野貓?還是貓科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有這樣的本領?貓是社會性動物嗎?牠們的社群內有階級之分嗎?例如豹貓之類的雜交寵物能夠活得健康嗎?這些都是貓咪相關的科學議題。

身為貓奴,你有更多該知道的功課要做

一般來說坊間有關貓咪的書都太聚焦在寵物貓身上,好比怎麼和牠玩?如何做好居家照顧?或是直接跳離動物行為學的基礎高談「貓咪心理學」。這些與所有貓科動物都有關的深入議題就甚少被各種「貓書」談論。

這本書讓我感到驚艷的原因是,這位愛貓之人能夠從人類歷史上所經歷過的大小貓科動物著手進入主題,讓我們對家貓的關注在一開始就擴大到整個貓科動物世界。這種比較宏觀的書寫方式的卻可以讓讀者不要在一開始就在書中尋求對家貓萌感的沉溺,進而理性地、全面性地理解貓科動物究竟如何進入人類生活。

然而提到歷史,就必然會觸及一個愛貓人的尷尬之處,也就是家貓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水手與船隻的四處散播,成為全球最嚴重入侵生物一事。家貓的確與人類發展出鬆散的合作關係和情感依戀,但是一旦心中的最愛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惡夢時該怎麼辦?從全新世到人類世的大滅絕事件中,人類把家貓帶到所有遺世獨立的海島與原本沒有家貓的大陸上,就註定這個悲劇會持續進行。

貓是天生的獵人。圖/Max Pixel 

這個悲劇除了人類本身與家貓以外,還伴隨著跟著船隻到處播遷的老鼠與豬而更加駭人。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住在穀倉裏的貓咪抓老鼠是大功一件,但是貓咪這種天生的獵人習性也使得許多受到入侵島嶼的珍貴動物因此消失,在這本書中也特別提到澳洲的案例。當人類自己造成馴化寵物與野生動物的衝突以後,無論採取甚麼樣的方法來處理這項衝突,其痛苦都會由動物所承擔。

此外,這本書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談論人對貓的愛戀在社會中的地位。一隻看來很安靜的貓咪靜駐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但是這樣的意象是怎麼出現的?是因為我們對其他生物看來不吵不鬧的主觀期待嗎?我們對寵物貓的美感評析是來自甚麼樣的理念?是基於貓的健康?還是基於我們對萌感的想像?對一種生物應該變成甚麼樣子才能討人喜歡的想法也主導了貓咪的育種,甚至是被商業化的過程。不過幸好除了少數品種外,絕大多數的貓咪品系育成都沒有造成健康上的疑慮,不同貓咪品系之間也甚少因為性格與行為差異而形成人類迫使的衝突。

貓咪靜駐在街角總被認為是一種美麗的意象。圖/WikimediaCommons

我很高興終於能看見一本書,從歷史、科學、文學、社會學的多面向視角來審視人類對貓的癡迷與喜愛,也能夠在這麼深沉的迷戀中理性地面對因為愛貓所造成的諸多複雜議題。這本書所談論的貓咪議題或許比較深沉,甚至比較像是集合歷史考證與科普知識的侃侃而談,但是我相信任何對貓咪、貓科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以貓與其他生物關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這本誠懇、豐富與深入的著作。

 

本文摘自《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紅樹林出版。

The post 你愛的是貓,或只是愛上了那個愛著貓的自己?《我們為何成為貓奴?》導讀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