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羅奕儒、編輯/蘇于寬、設計/馬劭妤|窩窩
編按:本文轉載自窩抱報vol.8 三月號《導盲犬的一生》,喜歡的話歡迎以行動支持喔:D
什麼!原來要成為導盲犬必須祖宗八代都清清白白!要成為一隻導盲犬,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所謂育種,又該如何操作?有哪些標準?該怎麼避免遺傳疾病?街上流浪狗這麼多,能不能訓練成為導盲犬?我家狗狗很乖,能不能帶去當導盲犬?
米克斯行不行:為什麼導盲犬要用品種犬?
「導盲犬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他肩負著視障者的安全,這是和寵物甚至一般工作犬非常不同的地方。」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惠光)的總督導雅芳(以下簡稱雅芳)提到,為了要確保導盲犬在帶領視障者前進的過程中是非常穩定的,就必須要控制牠在先天遺傳上沒有任何不穩定的因子,甚至從出生到接受訓練,所有的訓練與狀況都必須在惠光的掌握下。
品種的選擇上,台灣的導盲犬以拉布拉多犬、黃金獵犬為主,近年來也使用黃金獵犬和拉布拉多犬配種產生的黃金拉拉。而在國外,德國狼犬、貴賓犬其實都有被訓練成為導盲犬的例子。一般來說,導盲犬的選擇還是以純種的狗為主,最主要就是希望透過基因的掌握來預期狗狗的個性及健康狀況。「即便在導盲犬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將流浪犬訓練成導盲犬的例子也非常非常稀有,因為困難度真的比較高。」雅芳這麼說著。
台灣約有 6 萬位視障者,目前正在服役的導盲犬卻只有不到 40 隻。而以惠光培訓的經驗,即便透過配種選擇了相對穩定的基因,再加上從出生到寄養家庭、學校訓練這樣不間斷的訓練,訓練一隻導盲犬的成功率仍只有 30-50% 左右,「導盲犬的養成其實需要非常多的成本,我們也希望盡可能不要浪費資源或心力,提高成功率。」雅芳這麼說。
遺傳疾病的逆襲:品種犬會不會有健康問題?
朱有田教授說到:「品種犬本身並不會有遺傳性疾病的問題,近親繁殖才會。」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的朱有田教授指出,在發現有健康問題時,要先判斷是不是遺傳疾病,還是環境因素、營養因素或是一般傳染疾病造成的健康問題。如果造成遺傳疾病的基因已經確定了,可以從基因型去分析是否帶有遺傳疾病,稱之為「分子遺傳檢測」,如果沒有做分子遺傳檢測的話,則系譜是最可靠的,可以將它當作指標判斷有沒有遺傳疾病。
台大獸醫永齡計畫動物福利專案教師林怡君博士同樣提到,如果親代做過檢測,發現有很高的風險會有遺傳型疾病,卻不管後果地生下了具有遺傳型疾病的後代,那麼這個有疾病的後代的動物福利就有受損的風險。反過來說,如果產生遺傳型疾病的風險很小,動物福利受損的風險就很小。
而另一類品種犬常被攻擊的原因在於:為特定外觀而培育出來的品種,而這種培育方式明確地會影響到動物的健康。例如:摺耳貓。摺耳貓是因為骨骼基因有缺陷,才會呈現折耳的樣子,因此容易出現許多骨骼萎縮的疾病。在導盲犬的犬種中,除了拉不拉多、黃金獵犬,也有其他的大型犬隻。「這些大型犬,有些,並非全部,會出現髖關節問題。若是有良好的篩選,避免繁殖家族有、曾有髖關節問題的犬隻,那麼這些風險就會相對性上的減少。」林怡君博士解釋道。
- 什麼是「品種」?「種」、「品種」和「亞種」怎麼分辨?圖/窩窩
什麼是「品種」?「種」、「品種」和「亞種」怎麼分辨?
種:生物學下的分類,指在自然棲地裡,可自然交配並產生具有繁殖能力的下一代。像是馬跟驢子雖然能產下後代騾,但騾並不具有繁殖能力,馬跟驢就不能算是同種。
亞種:因自然環境隔離造成的物種隔離,產生變異而具有不同性狀的族群,雖然長相或性狀稍有不同,但仍然能產下具繁殖力的後代。像是日本狼、北極狼、藏狼就是不同的亞種。
品種:在種之下的概念,經人類的選拔、淘汰,具有人類期望性狀的個體。一般來說,經濟動物(例如豬)和同伴動物(例如狗)比較會有品種的區別。
步步為營:育種步驟大解析
「在選拔的時候,通常我們都會有一個選拔指數,你可以想像成大學指考時計算成績的加權的概念。」朱有田教授提到,根據人為去選擇希望被突出的性狀,並透過加權計算出一個數值,再進行個體的篩選,整個育種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對於育種的標準和步驟,每間導盲犬學校都不太一樣,也會因為地區的環境、人的個性或是文化而有所不同。惠光在導盲犬育種的操作上,會先透過過去使用者的經驗來了解台灣環境需要怎麼樣的狗,同時也評估目前申請使用導盲犬的視障者的需求,來決定配種的期望成果,同時再進一步討論該由哪隻狗和哪隻狗來配種。為了能夠培育出一代比一代更優良的導盲犬,種犬的挑選變得十分重要,也因此,能夠被挑選為種犬的狗都是每一胎中最優秀、健康的寶寶呢。
育種其實至少要兩三代以上才能看出篩選的成果,挑選每一代好的部分,再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 一歲左右,惠光會針對每隻狗狗的狀況做評估,挑選出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狗作為種犬,其他狗狗則會以成為導盲犬為目標,進行下一步的訓練。圖/窩窩
雅芳提到,目前主要會根據幾個標準來篩選適合的種犬,分別是:
- 健康狀況
- 個性
- 和親代相比有沒有更接近期望的特性
惠光透過合作的獸醫院負責犬隻健康檢查,會在狗狗一歲左右時進行檢查,這個時期狗狗各方面都發育完成,有些遺傳性的疾病也在這時候可以檢查出來。檢查的項目除了身高、體重、血液等基本檢查外,也會針對大型犬常見的髖關節形成不全(hip dysplasia)、白內障、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等遺傳性疾病做篩選,確保健康的基因被留下。像是髖關節的部分,就引進國外的檢測儀器,當髖關節的健康度在 80 分以上時才會考慮留作種犬。
除了要留下來擔任種犬外的其他狗,也大約會在這時候進行結紮的手術,之後才進到學校進行訓練,因此,在路上見到服役中的導盲犬,全部都是經過結紮的狗,除了可以避免狗狗發情期造成視障者的困擾外,也確保導盲犬不會被作為其他用途。
此外,在狗狗大約 1 歲左右,惠光也會針對狗狗的個性設計一系列的測試,透過情境的模擬,來判斷狗狗面臨壓力、突發狀況時的反應,並作為適不適合成為導盲犬或是種犬的評估標準。同時,若是本土自行培育的小狗,也會將這代小狗的表現和上一代種犬比較,確認是不是有更朝向期望的成果前進,來作為育種是否成功的評斷。
「育種其實至少要兩三代以上才能看出篩選的成果,挑選每一代好的部分,再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惠光教育推廣組組長筱涵這麼說著。
導盲犬 vs.寵物犬 法規上有什麼差異?
那關於導盲犬的繁殖,目前有沒有相關的法規來規範呢?雅芳提到,目前導盲犬在台灣主要受到《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60 條及衛生福利部的《合格導盲導聾肢體輔助犬及其幼犬資格認定及使用管理辦法》所規範。
但在規範的細則上,前者比較偏向對於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的保障,後者則主要針對導盲犬學校的規範,雖然有要求對於犬隻狀況的追蹤、健康檢查的報告等,但在狗狗的繁殖部分並沒有詳細的規定。目前在犬隻的生育上,主要還是和一般寵物犬一樣依照動保處的規範,若有和國外交流的狀況,犬隻的進出口也是依照農委會對於檢疫的規定。
此外,目前國際的犬隻交流有些是透過互惠的交換,這種情況下就是免費的,但也有的時候是直接和國外的導盲犬學校購買幼犬,在這部分,目前還沒有相關法規的規範,主要是仰賴導盲犬學校本身的自我約束。
育種的風險:人擇,要謹慎、要拒絕貪心的誘惑。
問起育種的操作上有沒有什麼禁忌,雅芳總督導提到,犬隻數量太少導致選擇太少、近親繁殖,或是有遺傳疾病的個體沒有被篩選排除,都可能造成後代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另外,數量也需要控制在適當的數量,生育前必須確認後面的照顧或是訓練都到位,這樣對狗狗也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健康的部分真的需要謹慎的管控。」雅芳這麼強調著。
目前國際上的導盲犬聯盟,主要還是依賴每間學校將自己培育的犬隻資訊登記在資料庫中,以作為各間學校判斷是否要交流犬隻時的標準。但對於資料的正確性、完整度,目前還沒有公開或是第三方的審核機制,主要還是靠學校自己的約束力,若是有學校不配合,也沒有制裁的方式。
雅芳提到,以惠光目前的狀況,就是盡量在事前準備時多花一些努力,目前和日本的學校交流比較密切,若是要和沒交流過的學校交換犬隻,一定會先派人員到當地訪查,確認對方學校的運作、環境是沒問題的。「雖然多花了一些成本,但總比之後培育出來的犬隻是有問題的好,所以絕對是值得的。」
本文轉載自 窩抱報vol.8 三月號《導盲犬的一生》,原文為 《Together#6》為什麼不能用米克斯?——導盲犬育種過程大解密(上)
被挑選作為種犬的狗狗,和其他導盲犬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呢?黃金獵犬和拉布拉多配種後,生出來的黃金拉拉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關於育種的更多細節,將在為什麼不能用米克斯?——導盲犬育種過程大解密(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The post 為什麼導盲犬不能用米克斯?—《窩抱報 Vol.8》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