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的審訂序
「觀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也是形塑科學知識的基礎。
大自然就像是一本還沒被讀完、無窮盡的教科書。牛頓曾說:「我就像在海灘上玩耍的孩子,一會發現美麗的石子,一會兒發現有趣的貝殼,然而,面對眼前的茫茫大海,我卻一無所知。」即便經歷幾世紀的探險,科學家對這本教科書依舊相當陌生。但是,書裡的因果趣味與來龍去脈,並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深究,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本教科書當中,裡面的任何一頁、字字句句,都可以自由徜徉,探索玩味。
無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人類還是生存於自然,所有的生物也是如此。整個自然是一個互依互存,難以分割的整體,所有的生物都無法完全獨立生存。因此,我們從出生開始的學習與成長過程,都是在認識世界的組成與運作,並想盡辦法在世界中生存。
「觀察」是與大自然接觸的窗口,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哥白尼將地球自宇宙中心請出,達爾文將人類萬物之靈的皇冠摘下,這些爆炸性的科學突破,都來自於對大自然聚沙成塔的觀察紀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觀察都來自於無窮的好奇心。即便是生活周遭稀鬆平常的事物,經過仔細的觀察,也能發現許多以往未曾注意到的有趣故事。
《烏鴉的教科書》就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我的研究室外常常傳來樹鵲吵雜的「嘎嘎嘎…乖!」是我最容易遇見到的「烏鴉」。牠們對樟樹果實一點抵抗力也沒有,爭先恐後的搶食。灰褐色的樹鵲和烏鴉一身黑、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刻板印象相差太遠了,大概只有嘎嘎聲這一點比較相似。我剛開始賞鳥的時候,還不太敢相信樹鵲是鴉科的鳥類。台灣常見的烏鴉中,「一般黑」的烏鴉也只有巨嘴鴉而已,其他如喜鵲、樹鵲和台灣藍鵲,看起來都不怎麼地「烏鴉」。
多數人就和賞鳥前的我一樣,對烏鴉的認識並不多,可能在日本的動漫中看過罵人「笨蛋」或冷場時才出現的烏鴉,或者是歐美電影和小說裡陰森恐怖的配角,常常是負面或不吉祥的象徵。烏鴉在許多城市是很普遍的鳥,但無論是東京的巨嘴鴉和小嘴烏鴉、新德里的家烏鴉或雪梨的澳洲渡鴉,多數人幾乎看不上一眼,甚至是討厭,巴不得牠們消失。即便是專業的賞鳥人,目光也很少在這些黑黑灰灰的烏鴉身上停留太久。
《烏鴉的教科書》要幫倒楣的烏鴉摘下這頂被人類扣上的大帽子,讓我們重新認識烏鴉真實有趣的一面。作者松原始博士可說是愛烏鴉成痴,投注了許多時間與心力觀察各種烏鴉。很感謝他願意用心的幫大家認識這一類習以為常,事實上卻又相當陌生的鳥類。《烏鴉的教科書》是松原博士用幽默又不失專業的筆法,與我們分享烏鴉的知識與觀察經驗。雖然名為教科書,但是沒有課本那樣生硬且具有強力催眠功效的文字,只有輕鬆與娓娓道來。讀完之後,會發現烏鴉其實也很有趣,全身黑黑的也可以是一種帥氣。人類在野外叢林中求生的故事我們看多了,不妨將這本書當成烏鴉同學在車水馬龍的水泥叢林中努力求生存的冒險故事。
臺灣的巨嘴鴉棲息在山區的森林裡,不像日本的巨嘴鴉大量在城市聚集,所以台灣的讀者可能對烏鴉造成的困擾比較陌生。然而,最近幾年也有小鳥在台灣的都市裡探險,那就是夜鷹(不是夜鶯喔)。十多年前,夜鷹還是很稀有的鳥類,棲息在溪床的灘地,想見一面之緣還不是那麼容易。夜鷹快速擴張到都市裡,尤其在春夏繁殖季的夜晚,為了宣示領域和求偶而引吭高歌,讓許多人徹夜難眠(請原諒牠們)。就我個人的觀察,校園頂樓常常傳出夜鷹的聲音,仔細一想,校舍頂樓不僅面積廣大、日夜都少有人走動,附近也不難找到食物,說不定因而成為夜鷹在都市中的絕佳棲地。
觀察的時候,不妨試著一面思考「生物為什麼要這麼做?對生物的生存或繁殖上的優勢呢?」,例如家燕在那些地方築巢?行道樹今年開花的時間有提早嗎?麻雀的數量是不是變少了?就會很像是在問生態學或動物行為學的問題,科學家們也不外乎是這樣想問題,或許能發現未曾想過的有趣故事,至少各位沒有必須寫論文的壓力呀。
仔細的觀察、廣泛的閱讀、審慎的思考、積極的討論,是深入了解大自然這本教科書的不二法門。觀察自然不僅能探索新知,增添生活的樂趣,也透過師法自然,解決生活上所遇到的難題。大自然一直充滿著許多故事,只是還沒被發現而已,何不嘗試加入這個觀察與發現的行列呢?大自然不僅是充滿知識的教科書,也是追求自我成長的強化書,還能是調劑心靈的教化書,更是令人滋潤生活徜徉探索的狂歌書。
我的觀察啦。
註:教科、強化、教化、狂歌的日文讀音都是kyo-ka きょうか
【小後記】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做全書審訂的科普書,很高興在書店裡看到它躺在書架上了。一開始是幫忙張東君學姊確認鳥名的翻譯,後來就乾脆全書審訂,從四月到出版前,前前後後共讀了四次,如果還有錯,都是我的錯。這次的合作充滿了各種機緣,一方面是我去年開始重拾日文的學習,回到原文確認內容非常方便。
曾經和作者松原始博士在東京有一面之緣,編輯吳欣庭小姐是以前帶生農學院BACT的學生,譯者張東君學姊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幾個人合作起來非常順利,任何問題都能獲得充分的討論,也很感謝編輯給我非常充裕的時間處理這本書,我盡可能地在需要補充的地方和專有名詞上作了註解,希望能幫助讀者閱讀。這本書是非常有趣的動物行為書,常常一邊看一邊笑,最後我寫了一篇審訂序(博客來網頁上的是舊版,後來有小修一下),希望藉由這本書,能拾起大家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以及細心觀察的專注力。
【還有搭配一本小書】:【和烏鴉在一起:鳥類觀察學習手帳】
這本書是【烏鴉的教科書】的副產物(?),一個簡單介紹烏鴉的小冊子,是【烏鴉的教科書】做的差不多的時候,編輯說有個小書也要麻煩一下。哈哈,結果我看了一下,東東就跑來說這本的翻譯將會秒殺,那我當然也要不客氣地秒殺啊,所以一個晚上譯稿和審訂稿馬上就出來了。雖然篇幅不多,但是內容相當豐富有趣,有許多日本的巨嘴鴉和小嘴烏鴉資訊。
後來,編輯請我幫忙做個鳥類行為的紀錄表。我說,這個可以做,不過,如果只是記錄,之後收到口袋裡,其實是可惜的。我建議再將觀察紀錄輸入於這個開放資料庫【ebird Taiwan】能幫助管理個人的觀察紀錄,也能與全世界共享,提升資料的價值。因此,我便依循ebird Taiwan所需要的資訊,設計這個紀錄表,讓使用者最後可以將資料填入ebird Taiwan。當然,小書中也有對ebird Taiwan小介紹。
我建議【烏鴉的教科書】和【和烏鴉在一起】都要一起閱讀,不然你對烏鴉的瞭解會有缺陷、會有不足、會有遺憾,要讀書,就要讀好、讀滿。
The post 天下烏鴉哪有一般黑:大自然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發現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